密码:

汤璪真与毛泽东的交往


汤璪真 (1898-1951),湖南湘潭人,著名数学家。汤璪真是九三学社中央理事会候补理事、北京市分社理事会理事。

同窗和故交

汤璪真是毛泽东的湖南同乡,1910年他们曾是湖南湘乡东山学校同窗。1915 年,汤璪真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就读。毕业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并入北师大)任教。

汤璪真在京期间,毛泽东曾两次到京,并到他的住处西城头发胡同拜访。异地他乡遇故交,两个青年人自然十分亲切。他们回忆在东山学校时的趣事,彼此倾诉自己的远大抱负。此时汤璪真在数学研究上已崭露头角,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发表了《积极论》,他决心在数学领域内一展宏图。毛泽东一向偏爱文科,在湖南一师就读的几年中,师从杨昌济、黎锦熙、徐特立等先生,在文史方面长进显著。但是,毛泽东此番到京目的已远远超过钻研文史学问,而是为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政治出路。两个胸怀大志的青年虽然选择的奋斗领域不同但报效国家、报效民族的大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互相勉励,一起憧憬未来。

1928 年,汤璪真赴德国深造时,毛泽东则早已是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来访

1948年冬,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国民党中央政府教育部长、汤璪真留德时的朋友朱家骅致函在北师大任教的汤璪真要他全家南下,并代为准备了飞抵南京的机票。他断然拒绝南下,平静地对妻子说:“我们不走也用不着害怕,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是我的老同学,他来了我还想见见他呢。”

1949年春,毛泽东第三次踏进了北平这座古城。此时正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夕,毛泽东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一日,毛泽东得知汤璪真在北师大任教授,非常高兴,并急切地接通了汤璪真的电话。浓重的乡音通过电话线传给对方,两个老同学都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

毛泽东问:“现在北平我们还有哪些老相识?汤璪真回答道:“我们的老相识还有北师大文学院院长黎锦熙,地理系主任黄国璋,以及国画家齐白石等。”

“太好了!”毛泽东兴奋地说。

汤又说:“我让他们来看你吧!”

毛泽东连忙推辞说:“不要,不要,我去看你们。”

1949年6月17日下午约3点多钟,毛泽东仅带秘书田家英和几个警卫员,驱车来到北平师大教职工宿舍——和平门内东顺城街48号内院。

汤璪真闻讯匆匆出屋迎接,只见毛泽东微笑着向他伸出大手,连连说道:“老同学,你好!”汤璪真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润公,你好!”他们手拉手走进汤家的客厅,在沙发上坐下。汤璪真向毛泽东介绍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并让妻子泡茶。这时,警卫员捧着毛泽东专用茶杯走进来,毛泽东边摆手边说:这是我的老同学的家,就用主人的吧。他关切地询问了汤璪真全家的情况,特别鼓励几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要他们学好本领,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一会儿,黎锦熙、黄国璋、傅种孙等人先后被请到汤家,毛泽东分别以老师、同学、教授名分待之。同院的董渭川教授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晤谈,毛泽东派田家英两次前去拜请。

毛泽东此次拜访旧师友是有准备的,他带来了烟酒、糖果等物分给朋友。毛泽东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作风,使在座者大为感动,他们毫无拘束,似久别的兄弟重逢,无话不谈。有人问:“主席年龄几何?”毛泽东翻动着大手说:“55岁多了。”汤璪真说:“不知道共产党的政策为什么常变?”毛泽东解释道,共产党也和人一样有个成长的过程,她有她幼年期,难免也会犯错误,现在是逐渐成熟起来了。接着,毛泽东就新中国建都何地等问题征求教授们的意见。教授们大都主张把北平作为首都。毛泽东说,你们都是南方人,都说建都北平,那就建都北平吧!

领袖与老友谈兴正浓,不知不觉天已黑下来。田家英提醒毛泽东,毛泽东说:再和大家多谈一会儿,就在这里吃饭吧,今天我请客。汤璪真坚持应由他做东,让妻子弄些湖南菜招待大家。但毛泽东一再坚持,让警卫员到西单专营湘菜的曲园饭店订来两桌酒菜,并从饭店借来两张大餐桌。席间,毛泽东不断给大家斟酒、夹菜。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毛泽东才告辞。临行前拉着汤璪真的手说:“孟林,今天到你这里来,是我拜望老师、同学时间最长的一回了。”兴奋和满意之情溢于言表。此后,汤璪真几次应邀到中南海做客,并与毛泽东有书信来往。毛泽东称汤璪真为“孟林兄”,汤璪真称毛泽东为“润公吾兄主席”。在毛泽东、黎锦熙等人的影响下,汤璪真参加了九三学社,并被选为中央理事会候补理事、北京市分社理事会理事。1951年夏,汤璪真参加了全国政协西南土改工作团,赴四川东部考察,思想有了更大的进步。汤璪真写信给毛泽东汇报思想,毛泽东回信予以鼓励。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度,伟人和科学家老友的感情日益发展。

毛泽东的关怀与资助

1951年10月初,汤璪真不幸患急性胰腺炎,住进北大医院。毛泽东特派田家英到医院代为看望。9日晨,汤璪真病情突变,毛泽东得知后派医生赶来救治。但因发病急促,所派医生尚未到达,汤璪真就病逝了。对汤璪真的早逝,毛泽东十分惋惜,认为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汤璪真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派田家英代为出席,送了花圈,题写了挽联,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汤璪真猝然去世,使汤家顿时陷入困境。汤璪真夫人在悲痛与绝望之际,想起毛泽东,她请人代笔给毛泽东写信哭诉丈夫遽离人世,遗下三女二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刚刚8个月,她本人是家庭妇女,没有经济来源,希望毛泽东帮助解决家庭困难。毛泽东看了信后,心情沉重,然后批示田家英:“请你持此信去看此信的作者一次,并去师大找负责人谈一下。汤教授死了,马上停发薪水,对家人又不安置,似不甚妥。办法还是要从师大方面去想,才有出路。”在毛泽东的关照下,北师大为汤璪真夫人和长女在本校安排了工作,子女免费就读,汤家住房免费,学校还时有不定期困难补助送到汤家。

1960年,汤璪真的长女、长子和次子三人同时考上大学,汤夫人再次因经济困难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派人与有关部门联系,由大栅栏派出所每月补助汤家30元。毛泽东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 600元分两次送给汤家,供汤璪真的子女读书之用,直到1965年,汤璪真的三个孩子全部大学毕业,毛泽东才停止给汤家送钱。

在毛泽东的直接关怀和资助下,汤璪真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遗愿得以实现。汤璪真的3个子女中,长女在一所农业大学任教,长子在核工业部任高级工程师,次子做水利水电技术信息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在长达五年多时间里至少送给汤家3000元,平均每月送给汤家 50元(当时北京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薪水为46元),他自己却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过着俭朴的生活。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