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坛赴上海中学东校等四校开展巡讲


近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坛先后赴福山花园外国语小学、尚博实验小学、上海中学东校及洋泾中学东校等开展巡讲活动。

11月15日下午,社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殷海生来到福山花园外国语学校,带领该校四年级的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开启了一场《密林寻踪——竹节虫》奇妙之旅。殷海生介绍说,竹节虫的体形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扁平,如同树叶,称之为“叶子虫”;另一种身体呈棒状,如同树枝,称之为“竹节虫”。竹节虫自我保护方式主要有拟态、摆动和警告等三种。它还有一种特殊本领就是断肢再造。在竹节虫的若虫阶段,经常会因为逃避敌害而缺胳膊断腿,但是每次断肢后不久,伤口处就会长出一个弯曲的肢芽,等到下一次蜕皮以后,新的附肢就会长出来,只是一般会稍短于正常的附肢。不过一旦长大为成虫,断肢再造就不可能了。殷海生的报告内容丰富且生动,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

社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静安区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吴良成于19日下午来到尚博实验小学,以《青少年近视防治》为题做了一场科普报告。吴良成说,我国是近视眼大国,近视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失明。他告诉同学们,近视与遗传、缺乏充足户外运动及长时间的近距离读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提醒大家要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科学配戴镜片。


23日,面对上海中学东校预初年级的两百余名同学,社市委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龚继明讲述了关于植物的几个小故事:一棵柳树引发的绿色革命、豌豆杂交与遗传学的诞生、跳跃基因与基因编辑、植物次生代谢和转基因等。他说,植物科学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屠呦呦、袁隆平、李振声等杰出科学家为我国粮食安全与人民健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希望同学们将来也能从事植物学科研工作。讲座最后,龚继明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听到同学们认真积极的提问,他欣喜地说:“同学们考虑问题很全面、很深刻,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社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杨海真于26日下午走进上海市洋泾中学,为该校六年级和八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科普讲座。杨海真首先从生态足迹开始讲起,用大量的具体数据和科学实证,详细说明了生态足迹的变化和中国崛起的压力。随后,杨海真用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解释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着重指出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运动,尤其说明了地球的水和气的运动,并针对上海的发展和建设在与生态有关的知识方面展开讲解,涉及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人居环境的选择、城市与风、水的关系和城市空气的污染以及城市垃圾等。最后,杨海真归纳了生态问题的几大种类,并语重心长地说:“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生态系统经过了几十亿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要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会服务部 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