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线上线下同战疫共克时艰结同心

——九三学社甘肃农业大学支社抗疫掠影


三月下旬的甘肃农业大学春寒料峭,新冠病毒变种来的隐蔽又汹涌。在甘肃农业大学防控疫情阻击战中,九三学社甘农大支设全体社员积极落实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无论专家教授,还是授课教师,亦或是行政人员,均成为抗“疫”线上全能战士:他们或变身“大白”,长时间奋斗在教学区,为学生送餐送水,收拾垃圾;或变身“云上先锋”,在线指导春播生产;或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引导他们的学业精进。

省政协委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农学院博士生导师柴守玺教授,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通渭县特派团团长和会宁县和靖远县小麦产业组组长,签订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服务承诺书》,计划今年在帮扶县建立新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疫情期间,他先后撰写了《甘肃小麦春季苗情和田间管理意见》《西北春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研判我省小麦生产中存在问题,视频汇报了甘肃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积极开展远程技术服务,随时通过电话、邮件、网络等形式,释疑解惑,力争为国家和我省今年夏粮丰收打好第一仗。

九三学社甘农大支社主委、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宁教授无论是线上上课、还是申请国家课题、亦或是辅导硕博士毕业论文,均无一刻懈怠。她专门编辑了《新冠病毒的生物化学原理及其防控》疫情专题视频,专业阐释了病毒的核酸结构、宿主蛋白受体、核酸检测原理、病毒疫苗研发现状等,提高学生们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知和有效防控。闲暇时,她与科研团队的年轻教师、硕博研究生经常电话联络,叮嘱安全防控细节,鼓励他们放松心态。张宁老师和其他九三甘农大支社的教师们,还通过建设各自学科领域的MOOC、混合式课程建设、省级一流课程等云端课程资源,给暂时蜗居宿舍的本科生们提供了“停课不停学”的大量教学资源。

九三学社甘农大支社副主委、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程宏波老师除了科研和线上教学,还兼任班主任工作。她通过线上班会、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交流沟通,并与有身体不适、心理焦虑的学生逐个电话联系,鼓励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情。程老师还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学校信息,消除家长疑虑。

理学院副教授乔海军老师的爱人是医务人员,已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个多月有余。孩子和家务重担都压在乔老师一人身上,他还承担了2021级5个班级的《有机化学》课程、毕业生答辩论文修改、课程建设等工作。乔老师深知,坚守工作和家庭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好父亲的责任,就是为家、校、国抗疫防疫工作做出的最好支持和切实保障。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韩晓娟老师,已经习惯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上传下达各类信息任务、上报数据、核对学生核酸检测结果、统计健康码并监测每位教职工和同学们的健康数据,脑海里闪过的职责理念是“疫情不是暂停键,而是查缺补漏强化管理的快进键”,这种工作习惯和思想意识仿佛已经成为她的“疫中”生活常态。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罗攀老师最近向支社组织提交了入社申请书,他作为“农大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负责校园管控、物资转运等工作,面对每天重重复、单调又琐碎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只有为师生服务的热忱。

众志成城,风雨同肩,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九三农大支社全体社员临危不惧、闻令而动、甘于奉献,现抗疫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坚信:春风有信,花开有期,疫情终将过去,祝愿羲园继续繁盛如常,甘农学子依然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