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TA奔跑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TA在小区里也播撒着为医者的光芒,他们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但依然坚守着当初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他们就是九三学社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委员会的社员们。
虽然只有图片和简短的文字,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疫情下的他们,更自豪、更坚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支社
心胸外科副主任周健和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郭艳梅率先报名前往方舱,参与筹建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周健作为副队长,不仅承担筹建任务,收治患者,同时还要保障队友生活起居。在方舱工作稳定后,又收到新的任务,前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负责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郭艳梅在保障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工作稳定后,又将宝贵的经验用于宝山邮轮港码头方舱医院、嘉定F1国际赛车场帐篷方舱的筹建和新冠肺炎患者诊治工作中。
眼科副主任邹俊积极报名参与社区和同济大学核酸检测、预检工作,她居住在浦东新区,在浦东疫情严重的时候,她选择在社区做健康保障和核酸筛查。
支社主委、心胸内科副主任彭文辉(右)作为胸痛中心负责人,积极救治疫情期间心肌梗死病人,多次参与CCU(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病人救治,其间成功救治了多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病人。
心胸外科主任臧旺福(后排右)在疫情期间,常驻医院,1个多月在医院闭环工作,默默奉献,保障科室的日常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支社
社申康委员会副主委、支社主委,医务一处处长朱华(左一)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时就一直留守医院,带领医务一处团队和其他部门合作,成立了“华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流调,管控源头,尽力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和区疾控中心、医政以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联系,保障医院一切日常工作有序进行。
支社委员、医务二处处长姚菁(右二)一直留守医院,在闭环管理中,为了保证所有干保对象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及时制定了病区封闭管理防控措施和干保门急诊的防控措施,做好对各级人员的流调、换班、管控、后勤保障等工作。同时,关心、关爱好所有医护人员,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做好心理疏导,为他们和家人送药、送物资,并成立了保障车队,解决医护人员换班的交通问题。
4月14日早上5:30,一名持续剧烈胸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76岁男性患者因为外院不接诊,被救护车紧急送来,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常锡峰(右)带领胸痛中心团队按胸痛流程第一时间进行手术,造影发现患者左侧前降支完全闭塞,介入PCI 治疗,打通血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恢复也很好,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华东医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洪维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科普特长,开展科普宣讲,撰写科普文章。她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市科委、乐龄讲堂等组织的“疫情下老年居家健康自我管理”中开展科普直播4次,参与人次共计63万人次;参与白求恩晚期乳腺癌患者公益项目,在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科普直播活动中,以“疫情下乳腺癌患者居家骨健康的管理”为主题直播3次,获得超20万的观看量;参与“x诊所”的“疫情下居家骨健康”节目制作。
疫情期间,她还积极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帮助小区有困难的患者代配药,对物业进行消毒知识培训等。
上海市胸科医院支社
5月1日至2日,上海市胸科医院举行互联网义诊活动,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以组团式的“多学科团队(MDT)会诊”和“一对一”的专家医疗咨询,为上海和全国的患者服务。
社申康委员会副主委、支社主委,肿瘤外科主任罗清泉作为肺癌精准诊疗MDT团队成员之一,为患者提出“全程管理式”就诊建议,缓解了患者的焦躁情绪,来自江西的患者感谢道,“专家指路,让我们少走弯路啊。”
3月30日,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秦牧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主动申请进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病房,开展闭环工作,参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在多次应急突发抢救中处变不惊。
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王常禄,从4月8日开始一直在医院发热门诊工作,每天做好患者的定点筛查和救治工作。
支社副主委、胸部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强玲在家中封控时申请成为小区志愿者,组建了小区配药群,解除居民配药的后顾之忧,还为暂住在小区的一位在胸科医院治疗的精原细胞瘤患者发起了募捐,并与其主治医生沟通了解病况,对其进行鼓励支持。她还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各项工作。
你们是光、是暖,是守护生命的“天使”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