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居高声自远”

九三学社科普讲坛暑期“云”赏自然听说蝉


 

“希望同学们放下手机和PAD,更多地走进大自然中去抓虫观鸟,认真观察思考,不断丰富知识和体验,也可以走进博物馆去潜心开展探究实验,逐步掌握科学方法,这对于你们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在7月29日下午举办的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讲坛《这个暑假,跟着科学家“云”赏身边的大自然》(鸣虫篇)上,社市委科普工委委员、中科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殷海生意味深长地说。

本次科普活动由社市委科普工委副主任、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究员王丽华主持,特邀殷海生作题为《一鸣惊人——说蝉》的科普报告。殷海生在报告中从蝉的外观与身体结构开始讲起,带领同学们依次了解了蝉的生活习性、分类等。殷海生告诉大家,蝉是一种渐变态类昆虫,一生会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相较蝴蝶等完全变态类昆虫缺少了“蛹”这一阶段),在孵化成幼虫后就会钻入地下,经历数年甚至十多年的蛰伏后才会站上枝头一鸣惊人。殷海生在报告中还引用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诗词和金蝉脱壳、蝉腹龟肠等成语,并现场展示了一些蝉形艺术品,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形象地理解蝉的传统文化内涵。

最后,殷海生特别准备了观察实验环节,为同学们解剖了一只雄蝉标本,让同学们能近距离观察蝉的响板、发声肌等部位,极大地引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殷海生报告中既有讲解也有实验,融昆虫学与物候学、文学及民俗学等多领域知识于一炉,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令听讲的同学们大呼过瘾。

“这个暑假,跟着身边的科学家‘云’赏身边的大自然”系列科普活动由社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团结报》与长三角科普视频号提供媒体支持,旨在推动青少年学生走出户外,近距离观察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菌等,帮助大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完善人格,为将来的成长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