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让科学之光绽放于课堂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持续举办“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纪实


微信图片_20231207102946.jpg

“面对落后的乡村而求知欲旺盛的中小学生,我们会严谨认真地准备讲授内容,热情细致地回答所提问题,使之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谁也没想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王永,会那么真切地记得15年前的这次表态。

11月23日,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召开“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以下简称“讲科普”)15周年总结大会,王永再次作为专家代表上台发言。当他提及15年前的表态时,台下“讲科普”的亲历者们感慨万千,热烈鼓掌。15年来,“讲科普”的脚步从未停歇,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的科普专家已累计开展近2000场讲座,56.4万余人次因此受益。

精雕细琢“磨”

像讲故事一样“讲科普”

2008年,为了填补贫困、偏远农村中小学科普教育的空白,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牵手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讲科普”活动,把社内科普专家送进科协选定的乡村课堂,通过科普的形式提升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九三学社有人才,科协有网络,协作运转起来,学校欢迎,学生也很惊喜。

“讲科普”是件好事。把好事做好,关键还得看科普专家们的讲课效果。

王永最经典的科普报告主题分别是“月球探测与载人航天”与“走近机器人世界”。他从“嫦娥奔月”讲到“神十七”,从机器人的产生讲到“机器人+”的概念……每次讲座结束,总被同学们紧紧围拢,问答互动、一起合影,有时候还得摸出笔给“追寻科学之光”的孩子们签名。从2008年的两场报告,到今年的21场,从安徽到黑龙江、海南等地,王永累计讲了300多场次。他说,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就是他坚持“磨课”、不断提高质量的动力。

孙立广教授是南极科考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也是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讲科普”专家团队的“元老”之一。2008年,在“讲科普”的启动仪式上,他作为科普专家代表从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的手中接下了“讲科普”的旗帜,也担起了沉甸甸的使命。他拍摄的图片让很多孩子第一次“看见”南极,他结合南极科考经历讲授的课程让乡村孩子们大开眼界,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说:“我很愿意通过科普的形式将这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新发现告诉更多人,它像一个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温暖着对世界满怀好奇的孩子们。”

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鲍炎红教授自称“讲科普”专家团队中的“小学生”。为了迎接第一场报告,他拿出搞学术研究的认真劲精心打磨课件,分别准备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给中小学生作报告和给大学生上课区别可大了,得让他们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今年9月第一场报告结束后,他得到了金寨县果子园乡实验学校师生的热烈回应。

独行快,众行远。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的专家志愿者们对精品讲座的执着与坚守,让“讲科普”成为民主党派与人民团体合作的成功案例,也成为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社会服务和安徽科普的品牌项目。

群策群力“谋”

有意义始终“有意思”

“讲科普”一经推出,反响很好,2009年被九三学社中央总结经验后在全社推广,还被写进安徽省科协年度工作报告,2013年获安徽省统战实践创新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是九三学社的主体界别。我们将九三学社的智力优势和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分析认为,这是双方合作成功的关键。

壮大人才队伍,组建专家讲师团,组团讲科普,让同学们“聚一次听几场”;强化“菜单式”服务,实行专家“备”、学校“点”、组织“送”、学生“品”、学校“评”的一整套体系;扩展地域范围,尽可能在每个县区都选一所中小学作一场科普报告……科普之光迅速照亮了安徽乡村中小学。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国科普事业不断“破圈”,大科普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对“讲科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咬定青山不放松”,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先后召开科普专家座谈会、现场观摩会、专题研讨会等,把科普专家、乡村中小学教师、科协工作者等邀请到一起,谈问题、提想法、找答案。

“为了增加优质科普内容供给,每年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或召开专家座谈会,或举办专题研讨班,或组织科普观摩会,邀请知名科普专家作示范讲座,或走出去到外省市考察学习交流,或编发书籍,下足了力气。”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副主委范立新对历年科普“大动作”如数家珍。

群策群力下,“科普大餐”更丰盛了: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涉及航空航天、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物种生态、天文气象、运动科学等各种门类。2023年,科普专家“科普菜单”上的课程达300余种。

科普内容不过时、不落伍是“讲科普”不变的追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飊的研究对象是人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不久前,他受邀走进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作《人造太阳与未来能源》主题报告,从影视作品《流浪地球》和《钢铁侠》中的“能源装置”图片引入到“人造太阳与未来能源”的发展,为师生解密科幻。

不断丰富科普内容之外,对于如何让科普报告“活起来”“动起来”,专家们也各展所长。针对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科普知识匮乏,安徽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何涛副教授带去了多个实验室的机器人,让报告现场变身为真实的“机器人世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良为了科普心肺复苏知识,带上了护士长和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给同学们“实战”机会……

坚定初心“走”

“讲科普”从校园走向社会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这是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启动“讲科普”活动的初衷,也是15年来不变的追求。2008年,时任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主委赵韩秉持“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信念发起“讲科普”。2017年,潘建伟当选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主委,接过接力棒,推动“讲科普”迈上新征程。

潘建伟一直记得,1986年著名科学家、九三先贤严济慈回乡在东阳中学作科学报告,台下年少的他听完报告后的触动和启发。如今,他已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在以己之力科普量子知识的同时,也全力推动“讲科普”活动的开展,播撒科学精神和创新的种子,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讲科普”在坚守乡村的同时,也逐步探索走进城市校园、社区企业、机关单位等。2018年、2019年,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先后在合肥市滨湖世纪城社区、方兴社区建立“讲科普”基地,积极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技创新成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近年来,“讲科普”活动还拓展了线上渠道,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通过网络直播与各地中小学师生进行线上互动。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最初启动时的20名科普专家到如今的300多名,15年来,越来越多的安徽九三学社社员加入“讲科普”队伍,牢记初心,步履坚实,始终向前。15年来,“讲科普”已成为九三学社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承载着“九三人”对科技强国建设的积极响应。

“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中提出的殷切期望,是所有科普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也是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和“讲科普”活动专家团队的不懈追求。

走过15年,“讲科普”活动正在开启新征程,发展潜力巨大。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将继续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加强科普作品创作,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加强工作创新力度,为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贡献智慧和力量。(来源:《团结报》2023年12月7日第二版  作者:李霞 李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