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于一民: 教育扶贫,就是要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他是学校唯一一名民主党派援疆干部,坚定接受党的领导,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援疆工作任务。他是一位有着31年高校工作经验的人民教师,用专业知识实现教育扶贫,诠释大爱无疆。他是一位思想境界高尚的伴侣,在自己一年半援疆工作结束后,仍然想法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援助地区脱贫,最终带动妻子援疆,续写了一段夫妻接力援疆的佳话。

他就是九三学社社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安全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于一民。                 

代课新疆班激发出的扶贫情怀

提起为什么要去新疆进行教育扶贫,不善言辞的于一民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学校有一个新疆班,他曾经给这个班带过一段时间的课。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新疆学生拿着手机凑了过来,用不流利的汉语求助道:“于老师,我同学的电脑坏了,您快给看看吧。”于一民一眼就看出是电脑中了病毒,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脑病毒,当地居然没有人会处理,还需要天津的老师通过视频进行解决。“一定要帮助新疆地区做点事情”,就这样,教育扶贫的种子在他的脑海里萌发了。

在2016年底学校接到援疆任务组织报名时,于一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对口支援的是南疆地区,重点是和田、于田、策勒等县。刚到当地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他经常流鼻血。当地一年中有多半年的时间刮大风,风沙过后,嘴里牙缝中都是咯吱吱的沙子。由于当地水含碱量过大,洗澡总是感觉冲不干净,他还出现了严重的脱发症状。他经常自嘲:“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头发先行告退。”

在他援疆期间,妻子意外摔伤,尾椎骨折,没人照顾。但他知道新疆当地的教师和孩子们更需要他,于是夫妻俩互相鼓励,硬是撑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老于常说“教育扶贫,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做实,在平凡工作中孕育伟大”。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积极投身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工作,与援疆指挥部项目组一起多方协调当地各级部门完成审批手续,使学校得以顺利开工建设;完成和田地区职业教育与行业状况、电子商务专业的调研与专业可行性分析报告,为学院初期专业配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实际规划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学院发展规划、修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实训体系、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选型论证等;两次参加和田地区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组织和筹备工作,并承担了赛事的裁判和赛项方案制定,最大限度把天津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受援地区,助推学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扶贫附加题的精彩作答

援疆期间,于一民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主动承担起指挥部驻地通讯勤务员的工作,负责网络、空调、暖气、电梯、电脑及日常设备的维护。他完成了三县与指挥部间的视频会议系统及党建活动室的建设,解决了三县工作组参加每周一次的例会要跑100-300公里的问题,既避免了因路途较远易发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又节省了时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每周为援疆干部放映两次电影,丰富大家的文娱生活,缓解大家的思乡情绪。他还经常深入当地困难群众家中调研贫困原因,探索解决办法。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他主动帮扶了一户有8口人,年收入只有1400元的困难家庭。通过帮扶活动,他真正了解了当地的需求,进而为做好“附加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发现当地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由于包装过于简单,只能以低廉的价格销售。于是他灵机一动,如果能有专业的人员帮助他们包装一下,产品的档次自然能上一个台阶。如何能在少花钱或者不花钱的基础上,帮农户做好包装和销售,于一民动起了“自家人”的脑筋。他联系了自己的学校,经多次沟通协调促成了学校艺术学院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帮扶。

艺术学院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先后形成了以库尔班大叔、战斗渠等多条主线,进行红色旅游宣传设计,开展旅游带动地方特色文化宣传,发展当地特色旅游经济;另一方面还分别与于田县政府、策勒县政府签订帮扶协议,主动帮扶设计包装、商街规划、门店设计与装修等工作,通过制作统一LOGO、商标注册等提升当地产品的形象和知名度。“万方于田”已经成为当地一个品牌、一张名片。为了感谢广大援疆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贡献,于田县政府设立了文创帮扶纪念碑。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天津市津南区合作交流办、新疆和田策勒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三方文化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于这一道道在教育扶贫上出现的附加题,于一民作答的同样精彩。

伉俪援疆的扶贫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于一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本着“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思路,通过智力帮扶持续带动当地民众思想意识的提高。在他完成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后,他仍然没有停止帮扶新疆的工作,又先后三次赴新疆做好相关后续工作。

在他的感染带动下,他的爱人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尹锦艳同志充分认识到新疆地区文化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当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主动要求参加援疆,成为天津市第九批第二阶段的援疆干部。作为南开区通用技术学科带头人,她为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带去优秀的教学经验,并接替于一民作为地区联系人,协助策勒县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推进和完成,书写了一段夫妻接力援疆的佳话。

当天津的援疆干部完成任务准备返津的时候,当地维吾尔族的学生们自发的用汉语唱起了《成都》,以表达对他们的不舍之情。在那一刻,所有援疆干部的眼眶都湿润了。他们深刻的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服务中求支撑,在奉献中求发展。大家都坚信,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拿出精力和力量无私奉献,就能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支援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承载着亿万华夏儿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宣传部  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