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唐颐、陈新等委员:中环沿线缺少非机动车道,应及时调整完善


交通出行趋势不断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为何一成不变?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来自不同界别的18位市政协委员联合提交的一份提案指出,中环沿线缺少非机动车道,不符合市民实际出行需求,对照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整、完善道路通行条件。

自建成通车以来,中环沿线基本不设非机动车道,但近些年来,中环周边居住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逐步增大。以邯郸路为例,随着复旦大学校区拓展,南侧有了更多的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大学生们需要在邯郸路两侧频繁穿行。学生万晓强和胡佳璐告诉记者:“住在南区,专业课是在东区,经常在邯郸路上往返。步行的方式可能要花25分钟左右吧,骑自行车的话10分钟,同学基本上都是骑自行车的。”“没有给我们设置非机动车道,要么违规要么绕路,违规的话我们还要面临被罚款的风险。”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学生,在人行道上开电动车、骑自行车的,还有很多周边居民和快递外卖小哥,部分区域甚至摆放着大量共享单车。万晓强说,人非混行,走路也很不安全:“外卖开得非常快,非常非常多,而且因为上下课的时候,人流本来就比较多,车流也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比较危险。”

今年两会前,18位政协委员来到现场勘察和调研。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陈新认为,市民固然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但当禁行路段始终“禁不住行”的时候,管理部门是否应该及时反思,找到症结所在:“需要从道路规划的源头开始抓起,而不是机械地通过行政处罚的措施,来强行维持道路的现状。”

委员们建议,因地制宜,可以将较为宽阔的人行道重新分割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陈新说:“邯郸路北边的道路还是比较宽敞的,靠南边的道路的话,情况会比较复杂,也提出了分段(设置)的一个建议。”

实际上,在中环沿线的汶水路(粤秀路至大柏树段),已经尝试利用原人行道开辟出了非机动车道。市政协委员、社市委常委唐颐就此指出,很多交通管理措施并不是一上了之、一劳永逸的,要根据变化情况,不断跟进研究行之有效的配套举措,这才是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落点所在:“情况是在不断变化,多倾听声音吧,及时改进,总归疏导比强行堵住要好得多。”

去年12月,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询市民意见,其中第十七条提到,市区两级部门应当编制慢行交通发展规划,完善系统、连续的非机动车道网络。陈新表示:“提倡绿色出行,更应该重视非机动车道的一个建设,来满足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的便利。”(话匣子FM:代灵、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