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文其:推动中小微市场主体行稳致远



在当前疫情影响下,如何进一步保护并稳住中小微市场主体?1月24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王文其建议,采取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降低工商业电价、降低中小企业电信资费以及花大气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切实降低城市综合成本等措施,推动中小微市场主体行稳致远。

王文其表示,中小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并稳住中小微市场主体就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最重要、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和力量载体,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城市经济循环举足轻重。

王文其介绍说,2020年上海新设企业41.79万户,比2019年增长13.7%;注册资本达27630.08亿元,比上年猛增34.0%。这一逆势创新高的数据显示,新设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市场主体,表明随着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在鼓励自主创业、促进民间投资、激活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空间潜力,以形成“高大上”即高科技、大项目、上水平的外资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微市场主体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上海的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地多点爆发、实体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机遇与挑战、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的现状,王文其就如何进一步保护并稳住中小微市场主体,作出四条建议。

首先,落实政策措施保存量。面对疫情和市场变化,使中小微市场主体能够“活下去”是硬道理。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其渡过难关,实现更大发展,上海去年打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2条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有鉴于当前情势,为企业减负的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降低工商业电价、降低中小企业电信资费等举措,应当考虑进一步延长时限,用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促增量。上海连续多年突出抓优化营商环境与投资促进工作,去年初颁布上海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强投资促进32条举措,加快形成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对上海来说,应当针对中小微市场主体实际需求,运用各种形式与途径,开展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解读,尤其是对办事系统和流程创造性地系统重构、推动业务流程简化优化等为企业服务的重点,进一步将这些方案举措落地落实,通过不断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促进市场主体“快生多生”,以形成城市经济活力充分释放迸发的局面。

再次,营造创业环境扩容量。随着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孕育着更多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也给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潜力,知识生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大中城市的“抢人”竞争中,上海应格外注重营造宽松包容的自主创业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其中应花大气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切实降低城市综合成本,吸引具有创意的年轻人集聚创业,不断扩大中小微市场主体矩阵。

最后,加强创新引导提质量。2020年上海新生企业,排名靠前的两大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企业共计22.75万家,占上海新设企业半壁江山。这一现象提示,在培育中小微市场主体的过程中,应当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产业引导,防止新生企业中低端、同质化倾向。应当大力宣传上海产业发展导向性政策,鼓励并引导新生企业聚焦中高端、高科技、创新型发展,在融入上海乃至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寻求并拓展生存盈利空间,运用大数据、互联网、5G等新技术、新业态管理企业,推动中小微市场主体行稳致远。(中国经济导报 鲍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