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杨亚月:发展休闲农业 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


1月21日下午,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议,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物中心副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杨亚月作为社会科学界别代表在第九联组发言。

发展休闲农业 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

在乡村振兴开新局的路途上,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并举,经深入调研后认为,以发展休闲农业为抓手,有效融合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升级发展,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子。

一、深化对贵州发展休闲农业的轨迹和机遇的认识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几乎每个县(市、区)均有以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如贵定县盘江镇的“金海雪山”、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的“中国土家第一村”等等,这些地方依托养眼的乡村美景、养肺的“森林氧吧”、养胃的特色美食,成为省内外游客追逐的“网红村”、打卡地,乐了游客富了农家。

贵州经过“黄金十年”发展积累,“高速平原”的交通条件拉近了城乡距离。进入“十四五”时期,休闲农业作为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消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既让美丽乡村得到了梳妆打扮,又与风景旅游、文化旅游区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化。

二、算好发展休闲农业这笔“经济增收账”

立足上述新的起点,在贵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

其一,贵州“高速平原”的交通条件为发展乡村旅游准备了条件,休闲农业成为了“留得住游客”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旅游调研中发现,随着“高速平原”的交通网络建成,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备和食宿条件的改善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源。算了一下,一年共有126天法定休息时间(双休与节假日),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这无疑是农家“招财进宝”的黄金时间。而要实现农户更多增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休闲农业,吸引省外游客来黔消费,留住城里游客多在乡村流连。

其二,休闲农业作为与旅游息息相关的产业,它在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丰富旅游业态方面能实现“二者得兼”。休闲农业所释放的乡村旅游能量,一是“美丽经济”。春天里成片的油菜花、桃李花竞相绽放,秋天里稻谷梯田所展现的美景,无疑能够吸引城里游客前来观光赏景,获得多彩的审美享受;对于乡村百姓来说,它是借助农家乐的发展吸引消费和增收。二是“休闲经济”。如通过游客参与果园采摘,既能为农产品销售带来经济价值,又能延长游客在乡村停留时间,促进餐饮和住宿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避暑旅游的当下,开发好休闲农业资源,让游客在参与农事体验中获得休闲养生,农户也将在食宿服务中增加收入。三是“舌尖经济”和“带货经济”。在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购是最能实现群众获得收益。发展休闲农业,种养地道的特色农家菜,改造好民居民俗环境,既能满足直接满足游客食欲和购物等度假需求,又提升了农家的生产生活品质。

三、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做足哪些“功课”

(一)将休闲农业作为我省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国家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工作,而我省需要坚持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加强休闲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做好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文化的结合,与相关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形成发展合力。

(二)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全域旅游,进一步选择有独特农业资源、自然景观或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基础的地方进行梳妆打扮,形成各具特色的集生产体验区、生态观光区、生活保障区、人文创意区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目的地,促进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锦上添花。

(三)应注重走好差异化发展和综合建设的路子。以县(市、区)为单元,在选择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科普培训、康养保健等项目时应避免雷同,以免造成客源分散、恶性竞争。同时,休闲农业不只是种植、养殖业,还包含闲置农房盘活、民宿完善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等,还需要不断补齐水电路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短板,才能促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振兴。应进一步构建涵盖经营创意、客源定位、项目运维、实施方式创新等全过程内容培训体系,推进休闲农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推行“创业+技能”“创业+产业”等培训模式,造就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休闲农业人才队伍。同时,既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也要挖掘培养本土能手,相应有效解决用地、资金、市场等方面难题,以人才汇聚破解开发要素瓶颈,实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乡风文明和谐,百姓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