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风雨八十载: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复兴之路


回溯历史烟云,经过时光洗礼,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携手奋进八十载,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奏响华美乐章。

在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之际,九三学社4位社员代表接受《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中新社联合采访,回顾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共进的奋斗征程,分享双岗建功的心声感悟。

因时而生的红色基因

1.jpg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晓梅

九三学社的创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感召。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晓梅说:“抗战后期一批进步学者在重庆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更名为九三座谈会,后改称九三学社。‘九三’指抗战胜利的日子,带有政治性;‘学社’带有学术性,利于团结知识分子加入。”

回望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共经风雨、团结合作的80年历程,刘晓梅分享了两个故事。

1945年,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期间,接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听到许德珩夫妇介绍在重庆发起座谈会的情况后,毛泽东很高兴。他勉励许德珩夫妇,要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许德珩担心人数太少。毛泽东说:“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很大作用吗?”这给了他们巨大支持和鼓舞,对九三学社的正式成立和未来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1986年,九三学社社员王淦昌、陈芳允和另两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邓小平两天后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 “863计划”)。“863计划”的实施对我国高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晓梅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九三学社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团结广大社员及所联系的知识分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我们将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庆祝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为契机,传承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进一步夯实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进一步紧扣中心大局献计出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科学报国的精神底色

2.png

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春英

回望九三学社诞生至今的风雨来路,九三学社从成立之初就坚守的核心精神薪火相传。关于这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是如何凝结为“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内核并传承至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春英说:

说到九三学社的精神底色,我首先想到的是青海221基地和四川绵阳的两弹城。作为我国曾经的核武器研究基地,邓稼先、王淦昌等九三学社先贤与2万多名研究工作者一道开启隐秘而伟大的征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用毕生心血改变了共和国的命运。每每谈到这些人,我都会想到《左传》里的一句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从抗战时期许德珩、潘菽等先贤高举“科学救国”旗帜,到今日围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持续建言发力,这种精神始终贯穿其中。

作为后辈九三人,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认为应当做到三点,一是传承精神,深耕专业。将个人专长与国家需求结合,在科研、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脚踏实地,延续九三“科学报国”的基因。二是担当作为,善于履职。年轻社员思维活跃,应深入调研,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渠道,发出理性建设性的声音。三是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在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思维拓展参政议政形式,利用新媒体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九三学社的薪火相传,需要年轻一代既做传统的守护者,又做新时代的开拓者,摒弃浮躁、厚积薄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九三力量。

以科技底色诠释初心

3.jpg

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宋坪

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参政党提出了更高要求。九三学社在围绕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诸多特色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宋坪说:

我的父母都是航天人,我从小读着王淦昌、邓稼先的故事成长起来。我无法抑制我对这个党派的热爱与崇敬,2012年,我加入这个群体,并一直以我是九三学社社员而骄傲。

成为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以后,我有机会多次参加九三学社中央科学座谈会和党派调研。尤其是近几年,九三学社中央通过整合科技领域资源,将参政党的专业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在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完善、破解科技发展瓶颈、凝聚社会创新共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广大社员不仅建言献策,更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一线,力求提出的建议有数据支撑、有现实针对性,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宋坪说:九三学社的精神是爱国、民主、科学,这份精神不是镌刻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是每一位九三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出来的。在新中国成立时,九三学社响应号召,参与政协会议,为建国出谋划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九三人积极投身各种改革和建设,发展科技、卫生与教育事业;现在,九三人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参与社会服务。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深入调研,为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九三智慧和力量。

多党合作促双岗建功

4.jpg

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陈利浩

作为参政党,九三学社在科技攻关、教育改革、民生保障等领域,脚踏实地践行“建言建在点子上、出力出在关键处”的使命。关于这些实践背后的协作逻辑,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陈利浩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就是要把每个参政党所代表的各阶层人士的智慧凝聚起来。做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这是参政党的核心价值所在。

2008年初,作为珠海市政协委员,陈利浩在珠海提出申办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议。九三学社中央高度重视,组织了国内外专家在广东的深度调研。经过调研,关于低碳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机制的建议转化成为九三学社中央提交全国政协的提案。九三学社中央此后连续几年都围绕低碳主题展开调研。陈利浩连续四年成为全国年度低碳人物,2021年被评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进个人,《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用“低碳先锋”一词做了深度报道。陈利浩说,如果没有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高度重视,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效果的。

结 语

未来,九三学社将继续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持续凝聚科技界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力量,以更精准的建言献策、更务实的参政行动,深度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浪潮。继续践行参政党使命,为国家科技创新突破、民生福祉改善贡献更多“九三智慧”与“科技力量”,在新时代的强国征程中书写更加坚实的履职答卷。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文/本刊记者 靳贤锋 通讯员 孔瑶竹  图/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