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滑坡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说,山区城镇山洪和地质灾害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加强山区城镇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议由水利部门牵头,建设和城市规划、国土等部门参加,对我国重要山区城镇周围的大型沟谷(尤其是泥石流沟)和穿过城镇的主要河道的行洪能力和城镇建设侵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存在严重问题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城镇,应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整改;对不满足泥石流或洪水排导能力的重要沟谷,应尽快启动和实施治理工程项目,尽可能降低山洪泥石流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2.加强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科学制定城镇建设规划。在山区城镇建设规划时应考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划定红线,严禁越界开发建设,强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3.在地质复杂山区的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地质环境因素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风险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山体开挖失去平衡的速度愈快,就越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近年来,为了加快进度,部分工程建设存在“赶工期”现象,正常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工期被压缩,导致在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规律没有很好掌握的情况下,工程开工建设,埋下了灾害隐患。建议复杂地质条件山区的工程建设,更要严格建设程序,要在对场地地质环境深入认识、地质风险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建设地点和方式,并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和合理工期进行建设。
4.尽快在山区城镇建设一批紧急避难场所。鉴于山区城镇极为险峻的地形条件和脆弱的地质环境,建议在这些城镇建设一批紧急避难和避险的公共设施以及生命线通道,储存一批应急物资,保障灾后生命线的通畅。
5.选取一些地质灾害高发的重要城镇作为示范,开展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和实施。主要工作为调查和识别风险源,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推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控制技术,以逐步降低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