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3月开“两会”,年年“两会”各不同。今年是本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也是本届“两会”代表委员的最后一年履职期,吸引了诸多媒体的目光。九三学社组全国政协委员没有思想上的丝毫懈怠,彰显的依然是民主科学、知无不言的拳拳之心,展示的依然是为国尽责、为民履职的时代风采。各路媒体把这一幕幕感人情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传达给社会,架起了一道委员与公众之间的彩虹桥。
距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周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就股市健康发展问题采访xxx委员。”
“我是人民日报记者,能否帮我联系一下xxx委员,采访“三公”消费问题?”
“我是光明日报记者,我想……”
九三学社中央召开 “两会”新闻通气会后,全国政协大会九三学社组新闻联络员的手机里便不时传来媒体记者迫切要求“约会”的声音。 他们的反映真快。
2月29日,北京会议中心,委员报到前一天
“九三学社会务组吗?我是成都商报记者余文龙,我想要一份九三学社的提案目录”、“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我想采访关于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委员”、“我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关庆丰,想了解关于加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情况”……
会务组刚刚抵达驻地,各路记者的电话紧跟而来,提出又一轮密集采访要求,媒体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随后,为期10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如期在北京召开。
3月2日下午1点,冯培恩委员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
3月3日上午,李彬委员在驻地就地沟油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冯培恩委员: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
“公款吃喝一年三千亿,建议三公消费入刑法”,如此提法,铿锵有力,先声夺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的《着力加强制度建设 努力遏制公款吃喝》的提案,一经披露,就因为直击三公消费软肋,得到民众强烈共鸣和有力声援,引起众多媒体包括境外媒体的极大兴趣。3月2日,冯培恩接受重庆晨报特派记者罗薛梅采访时,不仅详细说明提案产生的“前世今生”,还当场“认领”了一个重庆市民生十问中一个无人认领的问题,他要帮助重庆人把“如何确保三公消费公开不走形式?”的疑问带上大会。5日下午,他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杜军玲采访时,着重介绍数据来源和成稿过程,使记者不禁惊呼起来:“您真像做科学论文一样严谨”。此外,他围绕三公消费和股市发展等问题与浙江电视台、新华社瞭望周刊、成都商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工程机械周刊等十余家媒体进行沟通。随着媒体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深度挖掘的请求接踵而至。人民网请他做客“强国论坛”,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首席夜话”栏目组也抛来“绣球”,尽管后来都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如愿,但即便如此,冯培恩接触的媒体之多、之广,无疑使他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人物。
九三学社的提案质量高、有深度
此次政协大会,九三学社中央共提交提案42件,占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总数的14%;九三学社界别提交提案28件,占界别提案总数的70%;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上百件。这些提案和发言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会议期间,关注九三学社的新闻媒体达30多家,40余人次接受媒体采访,相关报道近60篇。其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就多党合作制度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就农村土地改革和循环经济发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马大龙和张大方、刘滇生、陈永川共同就提高科技创新力接受团结报记者采访。李彬就整治地沟油接受新华社手机网络节目记者采访并与刘秀晨、闫伟、袁汉民就节能减排、绿化环保、心理健康等问题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人民日报记者袁泉说:“九三学社的提案质量高,含金量大”。新华社“两会”记者刘凡也有类似感慨。这是智慧的结晶,更是责任的使然。(张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