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韩启德:推进西南桥头堡战略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说,今年三月,我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和国家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赴云南、广西两省区就西南边疆开放发展以及桥头堡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把握新形势新机遇,加快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桥头堡战略,意义重大。

韩启德说,胡锦涛总书记做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指示,为西南边疆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方向。尽管近年来广西、云南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但从桥头堡战略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国家层面的桥头堡战略研究不足。其次,缺少国家及相关省区的统筹协调体制机制。第三,推进桥头堡战略的基础尚不稳固。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滞后。2009年,滇、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仅为全国的63.1%和53.7%。二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较单一且附加值低;资源型产业结构比例大且以央企或省外投资的初级开发为主,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当地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出口优势。三是基础设施落后。西南边疆地区高等级公路比例低,且部分口岸无国门、无验货场、无储货仓、无联检设施。四是民生问题严峻。滇、桂的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3.9%和7.4%;云南边境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5年,广西部分地区初中升高中率仅为34%。五是惠民政策存在差距。我国与西南邻国的边境惠民政策内容大体一致,但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边民产生不平衡心理,给“固边安民”带来较大难度。在此背景下,云南边境地区已有10万边民移居境外,部分边民将子女送到邻国读书。六是生态环境恶化。云南边境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5%;广西不少农田水利工程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西南边疆土地石漠化和资源企业污染问题也带来很大危害。

为此,韩启德建议:

1.加强西南桥头堡的战略研究。围绕桥头堡定位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研究,特别要加强西南周边地区安全战略研究,慎重确定西南大通道的主次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桥头堡战略实施计划。

2.加快实施西南桥头堡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将推进“桥头堡”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二是建立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建议尽快成立国家西南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统筹西南桥头堡及其通道建设的内政、外交事务;建立包括滇、桂、川、渝、黔、湘、青、藏、陕、甘等中西部省市区在内的省际协调机制.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化财权事权改革。要在边疆地区率先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边疆民族地区中央、地方税收分享比例,加大地方分配比重;要改革转移支付结构,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兴边富民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3. 打好西南桥头堡建设的基础.一是加快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直达印度洋的现代交通网络以及中缅油气管道等重大项目建设,解决西南边疆国道干线“断头路”、低等级道路改造等问题;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二是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口岸建设。加大边境地区一、二类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二类口岸升级为一类口岸;支持滇、桂省区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互市贸易点。三是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等;设立边贸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边贸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四是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国家层面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统筹协调机构,在双方中央政府授权下,推动互利互补的跨境经济合作协议;将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区和经济合作区提升为跨境经济合作区;五是加大民生投入和惠民政策力度。在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中切实加大对云南、广西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支持;对比邻国的边境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大西南边境地区在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医疗教育、灾害防治等多方面惠民政策的力度,重视人才教育培养。六是建立产业发展导向和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新发展或东部转移的产业应以环保、绿色为准入条件并加大扶持力度,对于粗放型传统产业则通过改造升级或以“走出去”方式向境外转移;央企或省外企业在开发水电、矿产等优势资源时应通过税收返还、就地深加工、准允当地铝电结合或矿电结合等方式,带动所在民族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