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城镇发展呼唤“以人为本”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南美“问城”记


防止城市内部“二元化”!

谨防福利过度伤经济、养懒汉!

上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向中央有关部门连报两则信息,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

赖明曾多年在建筑院校、国家建设部供职,对国内外“城事”知之较多。9月中下旬,这位专家远赴南美,实地调研巴西、阿根廷两国的城镇化发展沿革,对我国城镇化如何迈健步,避弯路有了更多思考。

9月21日上午,在巴西伊瓜苏市市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赖明与该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官员会谈。

“我所入住的宾馆前有一条约1.8米宽、6千米长新建的健步道。那么修建这条道路,由谁决策,由谁实施,资金怎么筹措?”

赖明以路切题,别有深意。

对方一一介绍。

通过交流了解到,以伊瓜苏为代表的巴西政府若决定开展一个即使如是的小型建设项目,至少需用时半年至1年,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时间则更长。城市建设项目面向社会公开信息,听取民众意见,市民可就其是否可行、如何实行畅所欲言。

规划之慎,可见一斑。

所到的几个城市,都很少见到大规模的拆建工程。有些城市的老城区虽现旧态但外观和功能并不过时。城市规划也大多“长寿”。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城市规划制定于1925年,续用至今。巴西利亚建城50多年来,不仅一直沿用一个总体规划,而且所有的重要建筑都由同一位总建筑师把关。

规划之“铁”,可见一斑。

反观国内,赖明体会到,城市规划需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相协调,将人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相统一,其“不变”与“多变”应是因地制宜的审慎决策。当前,源于地方行政长官粗放的、增长至上的GDP政绩观驱动,我国部分城市的各类规划朝令夕改、分块条割,大拆大建。在种种“拆”字当头、大破大立的城市发展大跃进现象背后,规划与建设的社会效益究竟有多大,老百姓究竟受惠多少,恐怕已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中国,城市规划何时能够复归正位?

坐车行进在洋气十足的都市区,隔窗远观一个个“贫民窟”,样式各异、规格不一的平房“扎”在一起,拥挤而杂乱。

“贫民窟”的居民生活如何,赖明想知道。当地人回言:那里已逐渐沦为犯罪活动场所,外人难以进入。

在不少拉美国家飞跃式的城镇化背后,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却随着城市有效吸纳力的减衰,而落入城市“边缘”。

巴西城市“贫民窟”多达八九百个,3500万人居住其中,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4。阿根廷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有400万人生活在“贫民窟”,占全市总人口比接近1/3。

巴西几年前的数据就显示,占就业人数10%的高薪阶层的月均收入,是50%的低薪阶层的月均收入的十多倍;阿根廷最富有阶层收入是最贫穷阶层收入的三十倍左右。

“一个城市,两个世界”,城市内“二元化”明显。

多年来,两国一直在为改变“贫民窟”状况而努力,但效果不明显。

值得警惕的是,我国的城市也已出现两极分化和二元结构问题,尤以进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的差距最为典型。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低61.5%,且仅12%—15%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

赖明认为:城市内部一旦“二元化”,治理难度不亚于调整城乡二元结构。他呼吁,推进我国城镇化,要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优化城镇结构布局上加把“狠劲”。

巴、阿两国有一些现象不可思议,却又不由地引人深思。

在巴西,当问到男人有了钱最想干什么?回答多是:晒海滩、喝啤酒、看美女。在多个劳动场地,工人工作的状态都可以用“慢吞吞”来形容。

在阿根廷,有年轻夫妇在城市广场坐等救济者把新鲜的面包送到手上,更有当地媒体报道,一家几口人因懒于出门领取食物而饿死。

巴西、阿根廷实行全覆盖的免费医保、教育,养老保险、失业救济也是应保尽保,令人羡慕。可是,这样的福利国家却陷入了久衰难兴的困局。阿根廷至今在“中等收入陷阱”滞留达49年,已从昔日的世界第八经济强国衰退到现今最大负债国。

原因何在?赖明在思索。

面对当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之势,有人批评过高的社会福利已成为拖累。赖明认为,巴、阿两国的遭遇与其如出一辙。他说,国家福利是保民生、促发展之必须,但一旦超越“适度”,转向过度慷慨,就可能导致经济实力无法持续承担,民众过度依赖福利而抑制劳动积极性。

如何避免福利过度伤经济、养懒汉?

赖明提出:我国在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事业中,应吸取教训,量力而行,让社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保障民众权利的同时提升其责任意识,统筹构建社保、商保和自助互助“三柱支撑”的福利保障体系。

漂亮的鸽子,或独自漫步,或成群嬉戏,市民为之让道,车辆为之减速。在圣保罗街头,常见此景。

无论是在顾客不多的小餐馆,还是在人头攒动的大超市,凡欲抽烟者,即被友好地提醒“不可”。在里约热内卢,一些外来游客常碰此事。

鸽子享礼遇,折射出生态理念的深入人心;游客遇尴尬,反映了对人健康的尊重和权益的保障。

据介绍,伊瓜苏市由政府“扛大头”,出资修建了一批房屋,将那些环境较差区域的贫民移居其中。在他们看来,以前对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给居民造成了伤害,是必偿的环保“欠账”。

由此略见,生态、人本,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理念在这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蓝天、白云、绿树、海滩,当地不少城市如同坐落于生态公园中,沉醉于大自然的恩赐。

赖明感慨,在如今的地球村里,很多国家和地区为环境问题所困所苦,而这里尚有如此纯净的绿色和蓝色,蕴藏着希望和潜力。

感慨之余,赖明深为我国有些地方仍在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而忧虑,“转型之路还要走多远?”

发展城市的目的是什么?赖明在考察报告中引用了联合国人居署《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中的一句话:“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赖明说:“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实现人、城共同、全面发展!”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声音。(李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