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米烈汉:尽快恢复“中国国医节”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所所长米烈汉说,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论争中,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尤其是废止中医思潮成为政府千方百计排斥、摧残中医的思想基础。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中医百年经历了五次存废之争,古老的中医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

1929年前,中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中医界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等巨幅标语,高呼口号“反对废除中医”、“中国医药万岁”。会上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并组成赴京请愿团,要求民国政府立即取消臭名昭著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这迫使民国政府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态对中医并无歧视,并面允代表: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现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已经伴随着持续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的持续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学习的对象。中国政府目前已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中国国内近几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国学热”,也让国人逐年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巨大魅力。

中华民族持续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离不开中医文化的呵护与辅佐;东亚、东南亚文明的灿烂延绵,也曾经得益于中医文化的福泽;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也正在逐渐将古老的中医文化纳入主流医学的范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医文化可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八十余年,但国医节却没有被国家正式设立,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节日,建议政府尽快恢复3月17日‘中国国医节’,以示纪念,让中国传统医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