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在九三学社联组会上,有关地震的问题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郯庐断裂带目前问题不大
“我们安徽很多地方处于郯庐断裂带上,现在全世界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条断裂带很久没有较大的地震了。我们不禁也有些担心。不知道国家地震局的同志能不能透露点信息?”来自安徽的赵韩委员首先提出了疑问。
“这条郯庐断裂带目前问题不大,从地质构造上看,它并不像龙门山断裂带一样处于山区和平原交界地区,构造活动不频繁,力量也不大。”列席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说。
■民间分析预测不符合实际
来自四川的黄润秋委员是地质研究的专家。长期在一线奔波的经历也让黄润秋委员了解到民间对地震知识的渴求。“现在四川随便一个乡镇干部就可以拉着我谈半天地震,给我分析他所在的地方处于哪个断层之类。对民间分析人士的水平不能低估。当然,也不能高估,比如经常有民间分析人士把不活动的断层,当成活动断层,弄得他周边的人很惊慌。”
“对于民间分析人士的信息,我们也有搜集。但是现在民间分析人士预测的危险区已经覆盖了全部国土,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修济刚说。
■监测研究正在加强
“单人遇见反常现象是随机的,但是一群人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内发现反常现象,这种随机性就会大大下降。地震监测预警应该是专业的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现在专业的力量还不适应地质活动的规律,20世纪80年代后,群测群防也处于停滞状态。群测群防是专业的有益补充。”黄润秋说。
“预测未必成功,预警可以先行一步。”黄润秋建议。“刚才赵韩委员说到的郯庐断裂带,应该进行监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应该会有所收获。”
“地震预报是复杂的科学问题。目前我国中长期预测能力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短临预报水平还不足以作出准确判断。我们已经在川滇地区建设预报试验场,并加强监测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会不断取得进展。”修济刚表示。
■按设防标准建设就能减灾
“我国对地震工作比较重视,有专门的地震局,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在加强监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减灾工作也必须得到重视,应该加强建筑施工标准监督,开展防震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同样来自四川的刘应明委员建议。
“即使在北川,也有一些楼没倒。这就为保全生命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启发我们,如果严格按照地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就能够对减灾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督促检查建筑物要按当地设防标准建设,不留死角。”修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