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奉献世博

??九三学社社员参与世博会综述


百年期盼,8年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4月30日晚在全球聚焦下拉开帷幕。开展100多天来, 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5000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之最,世界在中国上海实现空前大团聚。这场正在进行的视觉与技术饕餮盛宴,洒下了广大九三学社社员的辛勤汗水与智慧。

将和谐城市理念融入规划设计

走近芬兰馆,令人眼前一亮。“冰壶”形展馆宛若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外墙使用鳞状装饰材料,看似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来自芬兰的自然风貌,如海岛礁石、鱼鳞、碧波倒影,还有木头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种种自然元素经过重新诠释,以新的面貌呈现。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自由、创造力、创新、社区精神、健康与自然都完美地融合在建筑、空间和功能设计中。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惠良为这一作品的面世倾注了大量心血。

“冰壶”的形状非常奇特,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冰川时期,芬兰还被埋在冰层之下,由于冰川的融化和流动,芬兰地壳岩石上就形成一个洞穴,在这个浑然天成的洞穴深处留下了一块光滑的圆石,被后人称作“瓯穴”。它的平面切线是非同心的不规则椭圆。张惠良带领设计团队从复杂的曲面中抽丝剥茧,运用多种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建模和计算。同时通过墙壁和顶部开口促进自然通风;采用新型轻质墙面和独特的窗户结构减少日照引发的热强度;屋顶绿化均衡热负荷。所有建筑材料均在环保和可回收的原则上经过精挑细选,特别是首次尝试纸塑复合材料做成“鱼鳞墙”外墙装饰。这是我国首次使用这项新材料,也是芬兰首次向世界展出。为了解决好新材料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张惠良反复研究,用犀牛软件将每个构件需要的线提取出来,然后再次在每个线上去点,最后再把线连起来,如此,新材料和冰壶主体结合的难题是解决了,但工作量却增加了数倍。世博会工期紧,设计质量要求高,加上冰壶造型带来的各种设计难度,对他们这个设计团队形成了极大考验。数不清在工地上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但他们毫无怨言,终于使这一独特创意思维展示在众人面前。

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规划部副部长张伟立负责园区场地前期研究、前期动拆迁研究、规划研究以及规划实施、项目落地和组织项目设计、施工配合等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世博园内很多项目都属于“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设计的时候比较理想化,而施工过程又经常遇到地面河道走向、地下障碍物等形形色色的问题,协调工作千头万绪,压力极大,经常一天要开涉及多个项目的十几个协调会,精力消耗大,常常顾不上吃饭,只能靠泡面充饥。仅世博轴一个项目,他就召集项目、工程、地铁、市建委、市规划局、八大管线、地块等十几个相关部门,开了300多场协调会,令他欣慰的是,世博轴由原定临时性建筑顺利改为五大永久建筑之一,同时成功避免了与上海磁悬浮列车线路交叉,真正实现了世博工程建设“过程精彩,结果精彩”。他领导的以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战斗力,秘诀在哪?张伟立透露,对每个人“用长不用短”,生活上多关心,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每年春节前夕,他率领大家举办联欢会,播放一辑“世博小传”,将一年工作中的感人情节和真实场景记录下来,形成一段永不消失的记忆。每隔半年还邀请员工家属参观一次世博园,通过感受世博园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他们支持亲人工作、当好后勤部长的自豪感,成为他们坚强的外援。正如员工们所说:“在规划部工作,累人不累心。身体累点不怕,难得的是环境轻松、气氛融洽,心态那叫一个好。”

以安全优质高效标准建设园区设施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一名赢弱女子头戴安全帽、脚踩泥浆水,与数据为伴、与钢筋为伍,勇挑重担、坚守梦想。她,就是九三学社社员、世博中心全过程财务监理项目负责人黄肜。

2007年,黄肜所在的单位-上海市东方监理投资有限公司,正处在世博中心工程全过程财务监理项目投标的关键阶段,她却因病毒感染造成面部神经瘫痪住进了医院。为了完成高质量标书,她不顾病魔的折磨,和同事在病房里共同准备标书。眼睛没法看电脑,她就让同事念给她听,再由她一字一句地修改。她还经常在理疗结束后“逃”出医院,回公司查找资料,晚上同事们加班,她也要“逃”出来参与。接到中标通知书的次日,黄肜还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就急忙带着团队进驻工地。此后,黄肜参与了世博中心每一项财务监理工作,在资金使用、材料单价、工程进度款审核方面严格把关。2008年初是世博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之时。她敏锐地发现,市场上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有上涨苗头,这势将造成投资成本大幅上升。她果断建议,最终采取了将施工单位要购买的钢材用双方约定的方式,使供应商承诺按较低的合同价格按时交货,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工程节点,单钢材一项就节省了4000余万元。在世博中心建设中,当她拿到电梯设计方案时,发现设计方出于功能及美观考虑,电梯数量超出概算,为此她马上与有关方面沟通,要求优化设计方案,精简电梯数量,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认的方案不但满足功能及美观,而且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004年底,森信建设承接到市政府重大工程,上海世博动迁配套住宅——三林世博家园五标段的施工建设任务。该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总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森信承建近50万平方米,共80多栋单体住宅楼,施工任务十分艰巨。九三学社社员、上海森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其亲自担任项目总指挥。开工伊始,他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管理团队,严格核查各分包单位,确保资质过硬,施工工艺及质量优良,进度、安全控制得力的分包单位进场施工。在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节能减排等方面,王文其主持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控制计划、应急预案、检查方法,形成了一个由公司总部、项目总指挥部、各分区项目部、各职能岗位、各分包单位、各施工班组、一线施工人员组成的强大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使施工过程各环节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2005年仲夏的一天,王文其父亲身体不适住进院。他闻迅赶回江苏老家看望。刚到医院,上海方面就传来紧急通知,晚上到第二天上午上海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麦莎”台风袭击,这对建筑工地来讲,破坏力无疑是巨大的,加上三林工地周边无高层建筑,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他深知事态严重,只得向年迈的老父亲说了几句安慰的话,火速赶回工地。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工地现场启动了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对员工宿舍、大型机械设备、各类用电设施、主要楼层等重点部位进行了核查和加固。由于措施得当,工地未造成任何损失。

经过378天的奋战,三林世博家园五标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顺利竣工。王文其的努力和心血没有白费,三林世博家园五标段工程,在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检查中获评第一名。同年8月,荣获上海市动迁安置房建设有史以来的最高荣誉--上海市“白玉兰优质工程奖”。

从2009年开始,九三学社社员、时任机电事业部业务中心总监的姬卫东,相继接待了河北和江苏省长率领的综合管沟工程考察团。今年5月,他就综合管沟专题,接受了媒本专访。随着越来越多地方和单位的参观学习,随着媒体的推介,综合管沟一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于是这条环绕世博园核心区域6.4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沟,被广泛称为“破解城市马路拉链战的的一剂良方”。

综合管沟是在城市道路下建造的市政公用管线隧道,它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铺设在隧道内,实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世博园区的综合管沟,为园区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工程建设之初,姬卫东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因为这在全国没有先例,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之后的一年里,姬卫东记不清加班加点连轴转的次数,也模糊了身体不适去医院打点滴的记忆,印象深刻的就是如何与同事们一起,在项目作业条件不具备时,排除万难、苦战攻关的场景。

想到今年11月前,世博园将拆除临时建筑,姬卫东希望,世博会的低碳、环保、绿色、节约等精神不能被拆除,而应该永远保留下来。综合管沟工程因为前瞻性的规划设计、良好的社会效果应该成为世博遗产,如果这项工程能尽快在全国推广,那么地下管线将不再频繁爆裂、道路将不再重复开挖,马路拉链战将不再上演。

用热情周到体贴入微的真情服务世博

2007年12月18日,世博吉祥物揭晓后短短几个小时,上海市区所有的招风旗和户外广告全部换上海宝的宣传图片,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延安高架、南北高架、外滩、四川北路、南京路步行街等地旌旗猎猎、随风招展,煞是壮观,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揭晓前严格保密、揭晓后铺天盖地”的宣传创意就来自于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新闻宣传部负责人宋仲琤。宋仲琤主要负责户外广告、宣传品和VI(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管理)。在世博会吉祥物揭晓宣传、上海世博会海外推介等方面,宋仲琤更是注重宣传形式的拓展和创新,以及宣传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了扩大世博会宣传规模,2008年,上海世博局向铁道部报申报将京沪之间运行的T13/14次列车命名为“世博号”,后来T13/14改成动车组D31/32,宋仲琤与他的同事们迅速调整宣传设计方案。在时间紧、任务重、协调方面多的状况下,连轴加班,终于按期完成了方案修改。去年4月28日,“世博和谐之旅”成功始发,发放世博宣传手册、开展世博知识互动问答等活动,使这趟列车成为宣传世博的一个重要窗口。

3年前,上海世博局和上海市旅游委、市政府新闻办在日本东京联合举办“魅力上海 精彩世博”活动。宋仲琤率队主办了一个“上海推介会”,邀请日本两个前首相、50个议员参加,在当地产生很大反响。更让人骄傲的是,京急线的蓝色列车上喷绘了13个世博会会徽,使之成为在日本繁忙线路上奔驰的“世博号”。同年9月,宋仲琤还在日本神户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期间举办了“世博会推介会”,由于行前做了充分准备,宣传品达6种、重量达2.5吨,发出请柬和《告华商同胞书》以及折页、徽章等2500余件,推介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两次推介会的举办,为海外推介世博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也为今后在其他国家举办类似推介活动积累了经验。

宋仲琤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他经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他痴心不改。他常说“虽有长绳系日之心,却乏夸父逐日之力,实在惭愧,但为了钟情的世博事业,我无怨无悔!”

上海世博交通网、宾馆显示触摸屏、以及几乎随手可得的世博交通指南图等,是大部分世博游客都熟悉的、获取有效世博交通服务信息的便捷途径。而在这方便的背后,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顾承华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上海世博交通网是世博游客出行的首选参考工具。但世博交通信息千头万绪、内容庞杂。怎样合理设置、方便浏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参与网站设计和修改过程中,顾承华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的许多建议得到采纳。比如在网站主页以人像数量和颜色直观显示世博园区各出入口实时游客数量与密度,将“世博公共交通栏目”调整到“自驾车停车换乘”栏目之前等。事实证明,上述建议被采纳后,有效提升了网站服务功能。

具有世博交通信息查询功能的宾馆显示触摸屏,是游客获取世博交通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此项工作的“落地”却遇到较大困难。从确定将触摸屏作为世博游客服务方式到世博会开幕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要在这么短时间内新建几百个触摸屏并落实维护,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时刻,顾承华急中生智,提出利用旅游局现有的宾馆触摸屏服务设施,嵌入交通信息服务软件,实现世博交通信息的发布。如此,既节省了经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又丰富了旅游局触摸屏的服务功能,一举数得,得到旅游局和世博游客的好评。

去年圣诞夜。上海,这个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商场酒店、大街小巷聚集着狂欢的人群。而一幢高高的写字楼里,却映衬着一抹孤寂的灯光。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旅游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朱国建为了在明天全市万人大会上,如实汇报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市民做充分沟通,正在这里专心致志地伏笔疾书,充耳不闻外面的喧嚣。等他完成工作走出办公室时,街上早已空无一人。

世博会的举办既为上海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同时也使上海旅游业公共服务功能面临严峻考验。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伊始,朱国建的工作就与世博紧紧相连。他参与十余个世博专项研究,起草了关于旅游、旅馆业的十余项地方标准,推进规范旅馆业;参与筹划上海“世博人家”和“世博农家”活动,放大世博旅游效应;推广世博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加强世博旅游住宿设施管理,提升世博旅游接待质量。

加班到深夜对朱国建来说是常有的事。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总是有心无力,常常事前答应事后爽约。就连5年前答应孩子的一个暑假里陪着玩几天的愿望,至今都没兑现。对父母妻儿,他有着太多的愧疚,幸运的是,亲人知道他这么拼命工作是为了什么,始终无怨无悔的支持他。他常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盛事,更是上海的荣耀,能成为一名世博工作者,为世博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们家庭的荣幸。

旨在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市民科学素养的“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自世博会开幕以来已经举办了40场。九三学社社员中的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积极参与,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诠释世博主题,解读世博理念,与观众共同畅想用科技构筑未来美好家园。80多岁高龄的沈允钢院士,平时就身体力行地践行环保低碳理念,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次他精心准备PPT,冒着高温,做了题为《植物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报告,从一个个精彩的城市案例馆说起,传递着人类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知识。此外,郭重庆院士的《借力世博,后世博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王恩多院士的《科学梦与成才路》、褚君浩院士的《太阳能资源开发与利用》、范滇元院士的《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望》等专题讲座也受到媒体和听众的热烈欢迎。

上海图书馆,“我看上海世博会”系列讲座——《西游记新说》正在这里举行。当天虽然阴雨连绵,群众的听讲热情却丝毫不减。讲座开始前10分钟,现场近300个座位就已经座无虚席,两边走道也坐满了人。主讲人为九三学社社员、连云港市博物馆原馆长、连云港市地方志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洪甫。李洪甫通过边讲边播放图片,将《西游记》故事主要背景所在地花果山、人物评说、《西游记》文化原生态的维护和修复等内容娓娓道来,还展示珍藏的《西游记》文献乃至明代善本、孤本、民间绘画等,让听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互动环节中,大家踊跃提问,李洪甫一一解答。讲座结束后,主动跑上讲台请李洪甫签名、合影的听众排起了长队。通俗生动的讲座扩大了中国经典名著在世界的影响,彰显了《西游记》取经团队坚持理想、坚忍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使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广大青少年中留下了美好印象。

目前,上海世博会还在不断演绎着充满魅力的精彩乐章,九三学社社员将继续在不同岗位上精心奉献那“美妙的音符”。(张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