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让更多公众享受科普惠泽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连续三年办科学讲坛受到热捧


旅客丁先生手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当他打完开水回到座位上时,却发现书被邻座一位中年人捧在手里看得津津有味。这是日前在北京到南京的高速列车上发生的一幕,让他们爱不释手的这本书——《九三学社科学讲坛选编》。

2009年5月,“九三学社科学讲坛”在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开讲。以前,这样的讲座办过多场,但是拉起“九三学社科学讲坛”横幅,以固定模式、一定频度开讲,却是自此开始。3年多来,讲坛围绕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紧扣社会热点,结合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精选主题;围绕经济发展、金融改革、文化创新、科技前沿等方面专题与听众互动,释疑解惑。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获得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陈均远做客讲坛,为听众演绎了一段神奇的“生命起源的时空之旅”;地震工程专家邓民宪就地震的发生机理、减少灾后伤害和避险自救等应急求援的方式方法等作了介绍;中国药科大学孙大柠从药理作用、常见几种用药不当方法、用药者的个体差异、用药后的异常反应等几个方面强调了不当用药的危害以及避免的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大学生急救培训中心主任潘涛走进南京林业大学,重点讲解了心肺复苏术、异物卡喉窒息的急救……

这样的讲座还有很多: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陆延青教授的“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的“UFO与地外文明”;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何永康的“百年一觉红楼梦”;经盛鸿的“鸦片战争与南京”;南京林业大学森环院博士生导师鲁长虎教授的“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这些报告对于启迪民智发挥着独特作用,造就了“九三学社科学讲坛”的品牌效应。

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讲坛的另一个特点。

江苏省农科院石志琦研究员结合全国食品安全周活动,为广大市民作了一场生动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深受听众喜爱,多家电视台作了报道;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四次做客南京图书馆市民讲坛,针砭当下养生乱象,普及科学养生理念;结合美国次贷危机和广大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林乐芬教授两次走进讲坛作“股价、房价、物价与利率政策”的讲座……

这些讲座对安慰群众情绪,抚平社会心态,维护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讲坛又在社会相关平台作了10多场科学报告,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这一阶段的讲座选题主要突出了时代性、科普性和趣味性。让广大群众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正如“活的博物馆——历史学视野下的戏剧鉴赏”所讲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是中国历史的注脚,它解释和普及了中华文化和艺术的方方面面,起着将中国人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巨大作用。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预言家”,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更易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社会的不安定,好莱坞电影《2012》更是将世界末日预言炒作达到顶峰,科学家如何看待这一命题,“太阳爆发会导致世界末日吗”给出了答案。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的话题更是热度不减,受关注度极高,“如何食养食疗”、“水产食品的营养特征与质量安全”和“食以安为先”等报告,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不屈的斗士 不朽的巨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人生”、“未来战争的‘矛’与‘盾’”、“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AIDS)”和“科学探索——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成功秘诀”等话题,更是发挥了滋养心灵、净化灵魂的作用。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作机制,为讲坛持续开展提供不竭资源。

与高校学生会、团委合作。“九三学社科学讲坛”多次走进大学校园,先后在工科高校开设“西方文学欣赏”、“诺贝尔奖获得者规律及其启示”等讲座;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了“让挫折成为成功的垫脚石”的讲座;针对近年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力度加大的情况,为帮助大学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意,开设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讲座,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

与科研院所合作。为提高科研人员与交叉边缘学科的交流,讲坛邀请河海大学朱伟教授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就“城市水环境理论体系与治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作学术报告,论述治理水污染、建设水生态,需要加强跨专业跨学科合作,引起植物专家极大兴趣。

与图书馆和图书馆的合作。讲坛充分借助和利用公共平台,使九三学社专家学者们直接面向社会,服务民众。2009年底与南京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将讲坛活动推向一个全新高度。从2010年开始,每月推荐一名成员到南京图书馆为广大市民作科普,到目前已有15名成员作了18场讲座,听众近8000人次。

讲坛还尝试借助社区平台开展科普活动。2010年1月讲坛走进苏州市吴中区尧南社区,2011年6月又到南京建邺区怡康社区。社区非常欢迎,希望这些公益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活动能经常去,为提高新市民科学素养发挥作用。

“九三学社科学讲坛”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秩序井然,除报告人的讲话声和听众的掌声外,现场没有其他杂声,场内无人走动。场地的负责人说:“从未有过的专注”。二是市民兴趣盎然昂。用市民自己的话说:“你讲的,我们都听得懂;你教的(指方法),我们都用得上。”今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南京体育学院王惠生教授座客讲坛在南京图书馆作了“金牌大户并不等于体育强国”报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内容和诙谐的语言,使在场听众深为折服,掌声不断。课后,几十人围着王教授交流、签名,场面十分热烈。

科学讲坛激发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对科学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冀。截止到2012年6月,“九三学社科学讲坛”已经开展39场次,先后有30多位九三学社专家做客“九三学社科学讲坛”,内容涉及经济、科技、教育、健康、心理、环境、文学、历史等领域,听众达1.6万人次。(戴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