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所长米烈汉说,中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 在2009年已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12.5%。这一数字每年还在以300万的速度激增。“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老年人照护问题更加突出。
在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压力和矛盾将更加显现和突出。因此,如何在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照护服务体系的步伐,以社会为后盾弥补家庭照护功能的不足,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就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当前老年人照护存在着一些问题。半数老年人基本生活缺乏社会保障。现全老国老年人口1.6亿左右。其中有近9000万的老年人口养老保障还没有得到制度性安排,完全依赖自我保障。农村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赡养,出现诸多严重社会矛盾。养老服务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保姆服务。老年人长期护理缺乏。老年人照护机构、单位数量少,有资质护理人员缺乏。
建议:
一、 建立老年照护的法律保障,加强监督管理机构评估水平
制定与老年照护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使之成为社会卫生和福利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照护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法律框架的保障之下,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框架的细致规定,才能明确在养老问题上国家、个人和企业及其他机构的资金配备、管理与使用,使公共资金支持信用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监督管理机构的评估要跟上,确保老年照护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专业化老年照护体系
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并推动兴建以长期护理为基本服务内容的养老院,重要要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对本地老人展开调查,确定分级护理方式。
加快私营养老服务院的发展,对于私营养老服务业实行公司法人登记。使老年照护产业化、市场化。这样可以减少、摆脱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并在需求与市场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大对专业养老人员的培养力度
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专业性较强而又有适度待遇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为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专业人才。围绕老年照护产业要建立多个专业,医师、营养师、治疗师、康复师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老年照护产业缺少的专业人才。老年照护服务有着广大的市场,可以解决大量的医学院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