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


 

由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最近在远距离量子通信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采用诱骗信号方法, 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以弱激光为光源、绝对安全距离大于1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五光子纠缠态制备与操纵、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以及复合体系量子态隐形传输等重要研究成果后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的又一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由于量子加密术可以提供一种原理上绝对安全的通信手段,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在国防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小组开始致力于利用弱激光光源进行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验研究。目前,在弱激光光源条件上,已有多个实验报道了超过1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但是,由于存在光子数分离攻击,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所有这些实验实现的最大安全距离都无法超过20公里。因而,以往所谓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验结果原则上都有安全漏洞。2003年,韩国学者黄元英提出了诱骗信号方法用以解决光子数分离攻击问题。次年,中国科学家王向斌(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以及加拿大罗开广研究小组对诱骗信号理论做出重要的改进与发展,使得该方法能够立即适用于现有成熟技术,特别是可以用弱激光光源作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并获得绝对安全的通信密码。

2005 年初,由潘建伟、王向斌、杨涛、彭承志和马怀新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始利用诱骗信号方法进行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联合攻关,2006年夏,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取得并宣布距离大于100公里的实验结果。随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欧洲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小组也相继独立获得了采用诱骗信号方法进行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验结果。上述三个实验结果已同时发表在2007年1月5日出版的重要物理学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