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邱玫:关于支持新办高校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社广东省委常委邱玫说,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2%,既低于2007年毛入学率为26%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2005年毛入学率为46%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要完成《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从长远看,我们还要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展改革创新,并积极展开以新模式新体制机制创办新高校的探索,实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香港科技大学在短短20年发展成为国际著名高校的经历说明,只要高校有优秀的领导团队和教师队伍,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制度保障,短时期内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校是完全可能的,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新兴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和城市,往往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而对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大投入、增设新高校、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却受制于部分高等教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文件的限制,难以获批设立新高校。我们认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只靠现有高校扩招,还应审时度势在有必要有可能兴办高校的地方,依托多方资源创办有特色、高质量的新高校。

现行高校设置有关规定限制了新设高校的定位。《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要求“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称为大学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高校在校生要达到8000人、高级职称教师要达到400人的规模,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办学多年的专科学校拟升格为本科院校时才能达到。这些规定限制了新设高校的定位只能是大专层次,然后再逐步升格本科,申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最终延缓了高校发展进程,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

高校按现有途径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耗时过长,影响高校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30号)规定,“拟立项建设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应为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结束接受验收前,应已获得硕士学位授权8年以上。”“拟立项建设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应为已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结束接受验收前,应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10年以上。”据此规定推算,新建高校要想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至少需22年。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规定,一所新设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高水平大学,因为它没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就很难引进具有硕导、博导资格的高水平师资。没有高水平的师资又怎么可能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呢?新设高校如果想在短时期内发展成为高水平的大学必须从一开始就引进高水平人才,如此才能以这些高水平人才为核心形成校园创新文化、规章制度,进而再引进大批高水平人才;并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发展成为高水平高校。

因此,建议选择部分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校,准予先行先试。对部分起点高、师资队伍强大、发展资金充足,能够保证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校之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加以考核评估,合格的尽快给予相应的学位授予权,从而缩短高校发展周期,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其次,对新设高校的规模要求不应过高,专业设置不求广而求精。一些世界著名大学规模并不大,如加州理工学院只有1000余名研究生和900余名本科生,却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二,在物理、行星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公认为世界第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毕业于该校。我国应从有利于人材培养出发,鼓励和支持新办高校创新体制机制,根据本校的实际创出特色,与科技的新发展、各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在与老高校的公平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