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西区委主委李彬说,养老政策的调整应以详实的养老金明细帐为依据,并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最近,关于养老政策是否应该调整,特别是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息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
社保部门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人民网关于弹性延迟退休问题的调查中,93.9%的网友表示反对。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共舆论对此大多也持不同意见。
实行弹性延迟退休政策,有其合理性和现实需要。然而关于出台弹性延迟退休政策的消息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在于这一政策涉及了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养老金的“账本”始终没让民众看明白。
实际上,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一直缺乏准确的官方数据。公众对养老金“账本”缺乏基本了解,甚至对一些具体的、直接的问题,比如,自己个人养老金账户上究竟有多少钱、将来退休了能领多少退休金、延迟退休多干几年能多领多少退休金等等问题,都是不清楚的,如此一来,简单地提出推行延迟退休制度自然难以获得民意的支持。
养老金政策调整和民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重大。可无论今后养老政策如何调整,都应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考虑民众的利益诉求,并通过翔实的数据,解答民众心中的疑惑,只有这样才能说服民众。为此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以真实、准确、易懂的养老金账目明细为依据,并及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除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也要充分听取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只有在基于大多数群众认可并支持的基础上,新的政策才能顺利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