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星命名仪式5月3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席仪式并颁发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同时获得小行星命名的还有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等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黄昆1919年9月2日出生于北京,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2001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国际小行星中心2010年7月26日发布公报,将第4863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黄昆星”。
据悉,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对杰出科学家的褒奖,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出18位获奖者。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和谷超豪等8人已获得小行星命名。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不可更改性,获得小行星命名是国际公认的殊荣。此次以4位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而获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