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三秦骄子:用生命价值托举医学人生

??访著名中医学家、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米烈汉


【米烈汉 ,1951年1月出生,陕西泾阳县人。1988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师带徒导师、研究生导师,教授,一级主任医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社陕西省委副主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务助理兼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老年病研究所所长。】

大凡在医学道路上留下扎实足迹的人,都有着爱生命爱人类的博大情怀;有着求真求实的执着追求、扎实深厚的人文素养,有着能托举自身价值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

——韩启德     

初春的中午,12点50分,米烈汉的电话终于拨通。话机里声音急促而疲惫:“上午的门诊刚刚结束,下午1点半接着开始,我边吃饭边与你聊吧!……”

约见米教授不是个容易的事,他的时间几乎全被病人占据。出门诊,他从清晨一直坐到黄昏。很多患者凌晨1、2点就来排队挂号,天还不亮,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已经把诊室的走廊挤得水泄不通。就连平日里,来他办公室求诊的病人也是络绎不绝。

口碑树在患者的心上

米烈汉潜心中医研究及临床工作40余年,在中医内科、妇科及顽难杂病的临床研究方面颇有独到建树。临床方面,他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肺纤维化、肝病、肾病、哮喘、痛风、肺癌、骨质疏松症、大骨节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中医诊疗。尤其在疑难杂病的辨证施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长期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实践中,米烈汉始终恪守一名医者的天职,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服务,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良好的口碑牢牢树立在广大患者心坎上。

在病房为疑难病患者会诊

去年初春的一个早上,又到了米烈汉坐诊的日子。还未到上班时间,诊室门口连同走廊早就站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精神抖擞的米教授刚一踏进诊室,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呻吟声,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搀扶着一个40多岁的女患者进入了诊室。“米教授,救救她吧,我女儿的病看了很多家医院都没见好,我们是慕名专门来找您看的。”患者的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抹着眼泪,父亲则一脸愁容,唏嘘不已。米烈汉忙起身招呼并扶着患者在他身旁坐下。“不要太紧张,给我说说病情经过。” 米烈汉一边仔细打量着患者,一边和颜悦色的说道。

来自临潼的孙某,身形憔悴、神志恍惚、呼吸急促,伏在桌子旁上气不接下气,呻吟不止,痛苦异常。她10年前始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离异后情绪焦虑抑郁,两年前患病,近半症状加重,一家人心痛不已,于西安各大医院住院治疗均无效果。米烈汉耐心的询问完病史,又仔细的察颜观舌按脉,一番周密的辨证之后给病人开了汤药。1周后,患者复诊,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她竟然不用搀扶,平静地走进诊室。第三次复诊时,她面色红润,神情喜悦、步履轻盈,跟第一次就诊时简直判若两人。学生们惊讶于效果之神奇,米烈汉讲解到:患者系中年女性,久病缠身加之婚史不幸,致情志抑郁,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以致忧郁伤神。治疗应注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养心安神,补血和中缓急。辨证不能光看表象,要求根本,只有药证相符,才能药到病除。

在陕西安康市义诊

七月的一天,一位年愈花甲的张姓老人因为持续高烧在医院的病床上呻吟不止,患者家属忧心忡忡。这位老人因体温波动在37.9℃~40℃2个多月,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作血、尿细菌培养后使用多种抗生素,体温一直却未恢复正常。米烈汉刚刚出差回来,他顾不上吃午饭,就急匆匆赶到了病人的身边。患者使用抗生素已2月余,体内出现耐药并导致菌群失调。米烈汉看过患者之后,果断的决定停用抗生素,改用中医中药治疗。患者服完3剂汤药后,体温就降至37℃~38℃之间,继服3剂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效果立竿见影,让学生们钦佩不已!

家住西安尚德路的张女士持续半月来自觉小便时隐痛不适,且伴尿频、尿急,有时小便略带红色。她在西安一家大型三甲医院被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医生告诉她不排除癌变的可能,需要施电切手术,但即使切除也不能彻底根治,且复发率很高。“花几万块钱做手术,还不一定能治好,那我受这个罪图啥?”反复犹豫了好几天,张女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慕名找到了米烈汉服了米教授为她开的6剂中药后,她明显感觉尿痛、尿频有所减轻,这让她信心大增。那些日子,她家里的冰箱、办公室、车内都放着袋装的中药汤剂。经过3个月治疗,她的尿痛、尿频、尿血症状基本消失。1年后,她怀孕并产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您就是米教授吧?我前几天专程赶赴到西安求您这位名医为我诊病,今天可算找到您了!”伴随着大嗓门,一位淳朴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跨进了诊室。患者雷某是兰州市某体育学院教师,4年来进食后即感脘腹饱胀不适,吃生冷或辛辣之物则腹胀撑痛难忍,大便1周左右一次,且排便极不通畅。在外院做消化道造影示:乙状结肠走行迂曲,直肠远端粘膜内套。曾辗转就诊于当地各大医院,效皆不佳。患者自言患病多年,久治而罔效,内心焦虑愁闷,经多方打听问询,专程求诊于米教授。“米教授,我的病只有靠您了。”“你放心吧,我尽力而为。”米烈汉一边安慰患者,一边仔细的查看、触摸患者的脘腹。他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经过一番谨慎的四诊辨证之后,考虑患者为脾虚气滞,腑气不通,施以健脾益气,化滞行气之法治疗。一周后,患者复诊,一进诊室就高兴地大声说道:“米教授,服了您的药,我的肚子明显不胀了,排大便也顺畅多了,睡觉也好多了。”

深入农村为广大患者义诊

77岁的温奶奶患“肺间质纤维化”3年多了,气短、咳嗽又伴发热2月余。曾口服糖皮质激素并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慕名求诊于米教授。米烈汉经过四诊和参,严谨辩证后确诊本病为中医之“肺痿”,属气阴两虚兼虚热证,辨其病位在肺,认为与脾、胃、肾关系密切,治疗重在益气养阴、清泻虚热、培固肾气。几剂中药之后,温奶奶病情大见好转,体温渐至正常,气短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经米烈汉诊治的患儿也是屡治屡验。前不久,4岁患儿吕某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月余”前来就诊。患儿持续低烧3个月,肝功化验明显异常,精神萎靡,食少纳差,家人忧虑不安。米烈汉依据西医诊断及化验结果,结合祖国医学之四诊辩证处方用药,6剂后即热退,患儿嬉戏如常,索要食物。继服6剂后复查肝功结果正常,令学生及患儿家属惊叹不已!

综观米烈汉临床诊病,以四诊合参,谨守病机,用药师古不泥为主要特色。治疗妇科疾病首重“女子以肝为先天”,以疏肝贯穿治疗始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贯穿始终;治疗甲状腺疾病以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补虚贯穿始终。对于肺癌、甲状腺癌术后等癌症患者,米教授谨遵扶正固本增效,驱邪化痰排毒的观点,采用扶正排毒之法,辨证用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其生存时间。

在北欧考察学习期间为患者诊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方病,在陕西永寿、彬县、麟游等边远地区发病率较高。米烈汉多次冒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带领医疗队奔走在山间蜿蜒的小道上。他一村又一村,一户又一户,广泛深入病区,积极详细的进行调研,取得了大量的、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制出了防治该病的中成药“滋骨片”。这一研究成果被列入了陕西省“九五”地方病攻关计划。此外,他还研制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壮骨滋肾片”和冠心病外治新药“三益冠心宝”。

2003年,“非典”肆虐全国。米烈汉拟定了防治“非典”的中药处方,在省内外多家报刊上刊登,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9年冬,甲型H1N1流感进入高发期,米教授针对社会上一些群众为预防甲流盲目吃药的现象,在报刊上提出了“预防甲流,盲目吃药不可取”的观点,并从中医角度阐述科学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学术研究方面,米烈汉教授先后出版《中华中医昆仑•米伯让卷》、《米伯让先生医案》、《中医防治十病纪实》、《中医临床家米伯让》、《气功疗养汇编》、《四病证治辑要》、《米伯让文集》等专著30部,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秀论文奖。他先后承担了科研课题10余项,获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项;主持完成国家一、二期临床新药观察30余项。,多次赴国内外与俄罗斯、亚美尼亚、澳大利亚、瑞典、芬兰等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屡次应邀为美国、比利时、新加坡、巴基斯坦、香港等国内外患者诊治疑难杂病,深受专家学者与患者的高度赞誉。

米烈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997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三五人才”,1999年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0年被授予“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先进个人”,2001年被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2005年被确定为研究生导师,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名中医”,同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眼睛里看的是病 心里装的是人

米烈汉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创始人米伯让先生之子。米伯让作为中国近代名医大德,其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承古开新的学术思想影响了众多医界学子,被尊为“医德楷模,后学典范”。耳濡目染父亲矢志中医事业的情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米烈汉更加懂得了一个医者的“本分”。

温和的微笑是患者们对米教授最深的印象。他认为患者对医生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所以,提出了医生要有“服务的艺术”,做事要多替患者着想。慕名而来的就诊患者常常挤满了米烈汉的诊室,常常为此拖延下班时间。每次都有好多患者没有挂上号,常常要求加号,米烈汉总是面带微笑满足患者要求。他每次门诊总是很晚结束,然而他疲惫的脸上挂着的微笑始终温暖着求医者的身心。

一些外地患者辗转找到他的办公室,他便放下手头的工作,精心为患者诊治。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里上门免费服务,许多患者家属出于感激,要给他诊费或赠予礼品,都被他谢绝了。

即便是出席会议、义诊会诊、外出讲学,所到之处,都有患者紧紧追随。就连每年来北京开“两会”,他的住所也常常被络绎不绝的求医者包围着。无论他到哪里,都会有患者慕名求诊,男女老少,内外妇儿,比比皆是。他再累再忙,也从不敷衍塞责,从不推诿拒绝,而是耐心接纳,悉心诊治,因此备受患者敬重和信赖。

米烈汉对每一位患者,问诊都是认真耐心而又详细,辩证处方严谨周详而又准确,末了还总是不厌其烦解答患者一个又一个疑虑困惑,宽慰疏导他们的一个又一个心结。患者愁容满面而来,喜笑颜开离去,而近花甲之年的米烈汉,却常常顾不上喝一口水,按时吃不上饭,一坐就是数小时,从未在门诊时间稍事休息过,全然忘记了自己的咽干舌燥、腰酸背痛和饥肠辘辘。秋冬季节,严寒干燥,有时整整一个多月,他的嗓子都是又肿又痛又哑。他总是提醒病人按时服药,而自己却忘了吃药,以至于渐渐咳嗽、声音嘶哑,到后来几乎不能说出话来……他依然坚持门诊,依然沙哑着嗓子笑着、耐心接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未敷衍塞责、勉强应付。

患者们感动得流泪。

“您能不能在家休息休息?!”学生们焦急万分,疼在心上。

而他却从未请过假或耽误过一天门诊。他不忍心眼前那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患者,那一双双渴盼求助的眼神。

他常常说:“治病,医心至为重要!”

他眼睛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谈到老师的医德,学生谢晓丽无比崇敬:

“每周二的全天门诊,因为病人太多的缘故,老师得不停地接诊、处方、下药,而我只是抄个方子,一天下来,我的手腕都是酸的。但老师不停地望闻问切,开方,却从未向我们诉过一句苦衷……那天和往常一样,老师从早上到中午看了40多个病人,为了不让患者多等久等,他不停歇的接诊,一上午都顾不上去厕所。他对每个人都不厌其烦,末了还要交代用药方法、服药禁忌及用药后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无微不至。中午时间很短,没有休息时间,吃个便饭,下午又接着上门诊。在下午又看了30多个病人后,又有不少病人急匆匆赶来要求加号。我说,你们下次来看吧,今天老师太累了。但老师却毫不犹豫的给加了号。望着老师一笔一划认真地做会诊记录,让我内心惭愧不已。”

是啊!老师已年过花甲,他的颈椎、腰椎皆因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落下了病根,一天下来,他头晕颈酸,腰酸背痛,手腕困痛,从他右手中指捉笔处厚厚的茧子可以看出他一辈子书写的太多太多……

1997年,一名来自陕西泾阳农村的17岁少女,患颅内胶母细胞瘤手术后偏瘫,来医院求治,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几乎使这个家庭陷入绝境。米烈汉得知情况后带头捐款,医院同仁纷纷响应,给了患者及家属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在进行学术研究

米烈汉对患者的付出慷慨,对自己的生活要求确是简单朴素。身为省中医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分房时,他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直到现在,他还住在爱人分的70平米单元房……

米烈汉先后数十次参加省政协、省中医学会、省中医管理局、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组织的医疗扶贫活动,不仅整日忙着为患者诊治服务,还为贫困家庭捐赠钱物及药品,多次受到省政协的表扬。

作为陕西艾滋病专家组成员,米烈汉多次带队深入艾滋病区,为患者认真诊治,制定中药防治处方,并与他们握手交流。许多人在病人面前不喝水,少说话,而米烈汉却有意识地喝水,交谈,这使患者深受感动。在山阳县一个艾滋病点巡诊时,由于很专注,不想被专门叮咬血管的牛虻盯上了。大家一时非常紧张,这可是艾滋病点啊!谁保证叮他的牛虻没叮过艾滋病患者?只见米烈汉神情自若地挤出血,并告诫大家不要紧张。

第二天,他又坚持出现在了第二个点 。他这是在用行动安慰患者,艾滋病并不可怕。

潜心履职:负重任不忘使命

从1997年起,米烈汉先后担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主委,并连任陕西省政协七、八届委员,陕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2008年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米烈汉不辱使命,十几年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国家、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教育、社保、物价、医改、药品和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他先后共提交近百份提案和建议,受到了中央和省有关方面关注,不少提案和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政协、九三学社中央、陕西省政协采纳。米烈汉教授分管参政议政工作以来,认真负责,全心投入,出色的完成了社省委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荣获了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的殊荣。

两会期间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

在医言医,米教授最关注的还是医疗卫生改革。他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关于改善西部省份农村学校卫生设施条件的建议》、《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议》、《关于加强对饲料中药物添加剂规范使用的建议》、《关于尽快恢复“中国国医节”的建议》、《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建议》、《关于规范全国性医学专业会议管理的建议》、《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立体急救系统的建议》、《关于完善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议》、《关于尊重医务工作者劳动,推动医疗改革的建议》、《关于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国传统中医药立法的建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立法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建议》、《关于解决高层住宅居民医疗急救隐患的建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立法的建议》、《关于尽快改革对低价药品招标采购的建议的建议》等在全国“两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参加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一会议

针对陕西医务界存在的问题,他先后提出《关于尽快颁布陕西省遗体捐献地方性法规》、《关于尽快颁布陕西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救援需建立城乡一体化系统》、《关于尽快颁布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条例》、《关于尽快开展陕西特色旅游项目“中医药保健旅游”的建议》、《关于禁止性病广告的建议》等30余件。特别是在省政协全会上关于《入世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的报告和在省人大常委会上《非典带来的反思及建议》的发言,受到了普遍好评。经他调研并起草的《关于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作为九三学社中央提案提交。

此外,米烈汉还非常重视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他在《党的机关工作》杂志上发表了“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奋斗目标,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使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米烈汉教授常常以此相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穷其一生所努力实现的人生价值,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近些年来,许多负面报道给医生这个光辉的职业蒙上了阴影,社会上声讨医患关系的呼声此起彼伏。也许,米烈汉教授的事迹会给“医者仁心”这一古训予以新的注解,会让人思绪久久。(戴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