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祖农:家国情怀 学界楷模


王祖农(1916、9、17至2008、7、5),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教育家,1953年2月加入九三学社,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和自养细菌等方面的研究,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长期担任山东省九三学社地方组织领导人,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

王祖农出生于南京。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免试升入初中和高中。在读中学期间,一位薛姓老师引发了他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毕业后即考入浙江大学生物系。这时抗战爆发,在动荡艰苦的生活中,王祖农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贫穷落后、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他明白了中国落后的根源是科学不如人,因而立志要科学报国。他学习更加用功,经常读书到深夜一两点钟。 当时,浙大由竺可桢先生任校长,校风很好。学术活跃,名教授很多,王祖农在贝时璋教授的指导下作的毕业论文。1941年,25岁的王祖农在贵州湄潭从浙大毕业。应原浙大生物系主任、中国蚕桑研究所所长蔡保先生之召,去任助理员。1945年,他被公派到巴黎学习,进入现代微生物学的主要发源地巴斯德研究所,跟随土壤微生物学主任(Pochon,J.)教授从事"单生需氧固氮菌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研究。1949年12月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取得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50年,王祖农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他注意到微生物学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学科,从事这门学科的人很少。他立志从事微生物学教育工作,要为祖国培养这方面的专门的人才。受山东大学副校长童第周之邀,王祖农到该校植物学系任教。在他组织和领导下,山东大学的微生物学科在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领先或第一:1955年开始收研究生;1958年成为国内首批微生物学专业之一;1963年建立了微生物研究所;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授予权单位中唯一的委属微生物学博士点;1984年成立高校中的第一个微生物学系,又新设微生物工程系;1987年被选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筹建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开始着手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现在,一幢8000多平方米的微生物大楼已耸立在山大校园里。数百名学生和研究生,100多名教工在楼里繁忙的学习和工作,成为全国高校中实力最强的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数十年来,王祖农不仅在自生需氧固氮菌研究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开创了中国的自养菌研究,在纤维微生物学研究中也成果丰硕。王祖农热爱祖国和人民,一心为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勤奋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襟怀坦白、清正廉洁、追求真理、坚持原则,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他为人诚恳、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广大后学的良师益友。王祖农以他崇高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敬重和爱戴。

王祖农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者。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王祖农放弃在法国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做好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同时,满怀热忱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九三学社在山东建立组织始于1955年。1958年山东大学由青岛迁来济南,转来社员组织关系的有32人,其中就有王祖农。同年11月7日,在济南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选举成立了济南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徐眉生为主委,王祖农等3人当选为副主委。文革后,1979年10月,九三学社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王祖农当选为第六届中央委员。1984年7月,九三学社济南分社第四次社员大会召开。九三学社济南分社改建为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王祖农当选为九三学社济南市委主委。此后,王祖农还曾经当选为九三学社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山东省第二届委员会主委、第三、四届委员会名誉主委,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他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高尚品格,团结和带动山东省广大九三学社社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