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丹青报国: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讲述王林旭的传奇人生


【王林旭:国家有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中央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副校长,民族文化宫副主任兼民族画院院长。】

王林旭的艺术无国界,他的艺术属于全人类,属于世界。艺术在王林旭那里成为大爱、大美,我由衷地祝贺了他——做最好的自己。”

——吴阶平

2011年4月4日。美国纽约。一个微风裹挟着花香的孟春之夜。

曼哈顿广场酒店流光溢彩,高朋满座。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主持欢迎王林旭和超象艺术展来纽约的盛大酒会正在宴会大厅里隆重热烈举行,世界犹太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代表,联合国教科文卫等组织的100多名代表,纽约市政要共计400位名流济济一堂。

为期14天的超象艺术展赴美国交流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这期间,不论是对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展览、还是与美国加州工、商、政、教、文各界人士的交流,艺术展所到之处,犹如刮起一股强劲的东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旋风。

“世界共同拥有的画家”

王林旭艺术的国际影响,从时间上说自他在1990年赴日研学始已有21年时间;从内容上说他从中国传统画起步,逐步形成了融汇中西艺术精髓的“超象”艺术;从发展上说,经过在日本、美国、欧洲及联合国不同的传播发展阶段;从范围上说,他的300多件艺术作品被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总统府、首相官邸、联合国总部及国际组织收藏和陈列,分布在全球高端收藏场所。

1992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首次访华,林旭的一幅《沁竹》墨竹画作为国礼赠送给天皇伉俪,轰动了东瀛列岛。此后,林旭多次东渡在日本掀起了一股墨竹旋风,被日本画界誉为“画伯”、“中国水墨画第一人”。为了感谢王林旭赴日传播中国文化艺术及其对东方绘画艺术的贡献,日本长野株式会社投巨资在日本建造了“王林旭艺术馆”。著名的大安寺、唐昭提寺和药师寺特意为林旭来访升起了国旗。

1993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会见后,林旭当场泼墨作画,娴熟的技艺引得尼克松连声称好。江泽民主席在画上题词“双清高洁”。这幅墨竹现为尼克松图书馆珍藏的唯一的一幅中国画家作品。

1994年元旦,外交部选用林旭的墨竹《双清高节》印制成江泽民主席的贺年片寄给世界各国元首、首脑及国际友人。

1995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王林旭创作了一幅长12米,高1.5米的墨竹巨作《和平万年》。这副作品在世界画赛上荣获《世界和平奖》,并成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主题艺术作品。3月23日,王林旭代表中国人民将此画赠予联合国。同年10月,加利秘书长授予他“联合国世界和平使者”称号。联合国后任秘书长安南和现任秘书长潘基文都接续授予了王林旭同一称号。

1995年,王林旭在新加坡举办画展期间获得新加坡国会及新加坡国家艺术组织颁发的新时代狮城艺术家金奖,其墨竹作品《年年繁荣、年年好》被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收藏。1996年,王林旭在巴黎法国国民议会举办画展,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巴黎文化艺术金奖》。1998年,王林旭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日本政府授予的《日中文化交流奖赏》。1999年,王林旭获得南非曼德拉国家独立艺术金质奖章。2002年,王林旭在韩国釜山美术馆举办画展,获得韩国釜山政府颁发的美术家金奖。2004年,在韩国现代美术馆有世界百名艺术家参加的世界和平美术作品展上,王林旭的作品《和平万年》获得金质奖赏。他还邀请王林旭作为世界艺术家的唯一代表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

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访问中国时非常喜欢王林旭为他画的竹子。他对王林旭说,我喜爱竹子,因为竹子有节,四季都能见到它的刚直、虑心、坚贞的风采。俄罗斯应该像你画的竹子一样度过目前的困难。

曼德拉作为南非总统访华时曾问王林旭,你为什么那么钟爱竹子,而且是墨竹?王林旭说,因为世界上黑色是最美丽的,也是中国文化的源。曼德拉高兴地说,非洲充满活力,那就是黑色。南非脱离白人统治,也是黑色人种的解放和竹子精神。

王林旭把竹子视为东方文化的根与节。无论在日本、韩国,还是在东南亚,王林旭都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羽田孜、村山富市、福田赳夫、海部俊树以及一大批文化名流等都是王林旭墨竹的爱好者。

王林旭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获得了巨大声誉。他创作的长4米,高1.5米的墨竹巨作,1994年11月28日,由香港拍卖专家梁义落槌定价,在香港创下1500万元港币的拍卖记录。中央电视台和港台媒介称此举为中国画拍卖的最高纪录。消息传开,许多人惊叹,有人怀疑,也有人猜测。难道他的画比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黄胄的画还值钱吗?倒是收藏这幅画的香港某企业家披露出其真情天机:现在全世界已有一百多名前任或在任的国家元首珍藏着王先生的国画作品,我也应该有。过去我曾出巨资支持国内一些国际体育比赛项目,有的至今也没有走出国门,而王先生的画早已走出国门,为世界所承认。我买下这幅画,全世界都知道我,这就提高了我的企业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2008年5月,王林旭在北京“统一战线书画家、企业家抗震救灾捐赠活动”上捐出墨竹画《竹报平安》,作品被新加坡一集团公司以1100万元人民币购买,全部款项一次性捐献给四川地震灾区。

二十多年来,胡锦涛、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上百次代表中国政府将王林旭的艺术作品选定为国礼馈赠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贵宾。王林旭的绘画作品至今已进入世界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同行的广泛好评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王林旭与美国前总统布什

王林旭与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王林旭与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美国前总统布什称赞王林旭先生是“世界共同拥有的画家”。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续任王林旭联合国和平使者荣誉时表示:“王林旭教授是联合国称职的和平大使,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美国艺术大师,哈佛大学教授邱基尔博士评价王林旭教授的艺术作品是:“正是这样的一位中国画家和他的友爱真诚、以智慧的心灵、奇妙的水墨艺术,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画”。

“虚其心,立其身,写万竿竹,成一代人”

上帝在垂青一个人的同时会给他备下一份艰涩的礼物。“和平使者”的成才之路,充满艰辛。

王林旭出生在山东平度灰埠鎮三堤村,幼年时家境非常贫寒,但这个6岁的孩童竟然对画画着迷。他说,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自己的奶奶,老人家每天教他用削好的竹尖蘸着烧火的木棍和油灯燃留的烟灰在砖地上画出一条条稚嫩的线条。“文革”时,他偷偷捡回破“四旧”扔弃的旧书画,关在小屋里临摹上面的人物。乡里县里大凡举办展览,他总是每场必去,一坐就是一整天,专心临摹展览的画作。在乡里上中学时,他立志一生以画为业,发誓“不当画家就去当和尚”。为了拜师学画,他经常步行60多里的崎岖山路到老师家求教。

王林旭对竹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清新高雅,虚心劲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它虚怀若谷、坚贞不屈品质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

为了观察和掌握竹子生长的特点,他身背行囊,到江浙、湖广、川黔等地的竹林写生,晚上借宿老乡家,或在车站、码头将就着睡觉。他用给街上的过客画像和刻字赚得的微薄报酬,维持着艰苦的习画之旅。

近三年的刻苦研习,他临摹、写生、素描的技艺有了明显的进步。1980年,王林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潍坊教育学院艺术系,接受严格而正规的绘画教育。毕业后的王林旭,更加痴迷尋竹、研竹、画竹。

浅尝岂能出佳作,人至半痴品自高。为了从墨竹中勾勒出民族魂魄,王林旭以竹为师,潜心钻研历代大家画竹技艺,经常身背画夹深入竹林实地写生,细心揣摩各种竹子的不同生态特征,因此有“王林竹”之綽號。孜孜不倦、如醉如痴的不懈探索,诸多名家前辈的指点与薰陶,如此经年累月,王林旭的墨竹逐渐形成鲜明的风格。他笔下的竹子多姿多彩,各俱神韵:或大气磅薄、豪情激荡,或清新洒脱、卓尔不群,或恬静飘逸,温婉妖饶,枝枝叶叶皆生机昂然,时代气息溢出画面,令人越看越亲近。

1987年,王林旭考取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离开平度到北京求学发展。求学期间,他遍访名師,苦心研修,深得李苦禪、李可染、吳作人、刘开渠、崔子范等艺术大师的传授和影响,艺术功底日见精进。

王林旭的艺术实践与创新,來源于持之以恒的知识积累和融会贯通。他的画作以竹为主,卻不限于竹,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也多有佳作。王林旭实践和理论并举,先后出版了《王林旭墨竹画集》、《东方墨竹画集》、《中国美术史刚》、《中国文化史纲》、《中国画史述》、《东西方文化艺术比较学》等专著10余部,在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理论与绘画并举的“新人文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为王林旭题词:“虛其心,立其身,写万竿竹,成一代人。”

198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墨竹挂历。当时全国城市运动会正在济南举行,在此视察工作的李铁映国务委员发现了王林旭的画作,让他为北京亚运会作画义卖,为筹集资金贡献一份力量。他积极响应,把19幅挂历的原作和出版发行的5万册挂历稿费全部捐给了亚运会。与此同时,他还应外交部礼宾司之约,创作了大量礼品画,不取分文。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他创作了巨幅硃砂竹画《春光和韵图》,于2008年1月赠予北京奥组委。

王林旭忘不了吃不饱饭的少年时代,更有一个印记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拖拉机从乡里拉回来一车大米,全村老少欢呼雀跃。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刚刚恢复,装大米的袋子上分明印着“U.S.A”。当年曾经支撑王林旭继续学业的“救济粮”,成就了一位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的著名画家,激励他履行好“和平使者”的神圣职责。他的艺术展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的强烈反响,也就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就在向联合国赠送画作《和平万年》时,他面对数百名记者发表即席感言:“我是一名中国画家,创作《和平万年》历时一年半,从落笔到收笔,我的脑海始终萦怀着一句中国的古训——‘和为贵’。我的这幅画就是想表达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和平。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为艺术家,有责任用自己的画笔或歌声,去描绘和平,去呼唤和平。”言者谆谆,听者动容。

在美国的一次宴会上,出席者众多,突有一男子跳出来,对正在当场表演作画的王林旭发难:“王先生,我可以出10万美元买你的一幅墨竹,只要你肯在画上题写‘祝贺李登辉当选总统’。”王林旭当即回应:“如果有人以同样的价码买你的命,你干不干?”那个气急败坏的“台独”分子自觉无趣,悻悻而逃。

“做最好的自己”

曾长期担任国家领导人职务的原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与王林旭之间的友谊,堪称九三学社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吴阶平在《我看王林旭其人其画》中写道:“画家王林旭比我小几十岁,由于谈得来,便成了忘年交,在关于事业、人生乃至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方法与观点上,我们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之间甚为默契与相知甚深,彼此又因为知音。当年我是九三学社领导,他是九三学社社员,曾为上下级关系,但我们谁也不觉得这中间有等级的阻碍,我们同为祖国工作,尽各自些微之力,所以,我们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吴阶平写道:“他的作品,气韵生动、洒脱淋漓、率意又富有生命朝气与活力,那种神闲气清之感就是他心灵的折射;他所画的山水,同样清澈澄明、不染尘埃,可谓是他心境的缩影;在晶莹剔透的山水之间,分明徜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素之心。所有这一切关联着他的平常心态,都关联着他对乡土的怀念。他艺术中所内涵的,正是弥足珍贵的平常心和人生本色。”

2001年,吴阶平在主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罗伯特校长授予王林旭人文学博士的仪式上讲过这样一段话:“这是美国文化对中国学者的承认,这也是中国深厚博大的文化被美国认同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了王林旭的艺术无国界,他的艺术属于全人类,属于世界。艺术在王林旭那里成为大爱、大美,我由衷地祝贺了他——做最好的自己。”

促进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正当其时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艺术应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越来越需要在世界艺坛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国际艺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国美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如是说。

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在美国的举办,正值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会议期间,作为一个和联合国保持多年合作,在美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启动的这次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和高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促进中美两国人文交流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正当其时。

4月6日,纽约的主流媒体、艺术团体、艺术馆和博物馆代表和爱好艺术的市民纷纷前往观赏超象艺术展。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校董都专程赶来参观。展览中的《沙尘暴》、《海啸》、《岩爆》《裂变》、《气象万千》等超象艺术展作品引起观众的特别关注和喜爱。一些观众表示,这些作品的主题在惊心动魄的画面效果烘托下,能让人产生心灵震撼,每个人看到的和想到的都会不同。一个纽约市民说,展出的作品让我产生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联想,想到人类面对大自然应该做什么,注意什么,防止什么。

在陶森大学艺术展开幕的时候,正值校区内樱花盛开。王林旭现场泼出一幅超象作品《樱花》,当时两层楼有数百人围观欣赏。王林旭边创作边讲解,引起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世界日报》:超越具象形态的创作可以引领观者摆脱制式框架的束缚,尽情奔驰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王林旭作品中鲜少看见具象的人、事、物、,反而是透过泼墨、渲染、滴漏的方式,在宣纸、绢布等不同媒介上恣意挥洒,在金、银、朱砂和传统水墨颜料中,呈现内心的乌托邦。

纽约市市长:“他(王林旭)是一个能使东方艺术和世界进行心灵沟通的中国画家,因而也是世界的画家。”

马里兰州陶森大学校长科瑞特:“超象画展的轰动效应超出想象,我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人如此喜爱超象艺术,以艺术教育为重点的陶森大学曾举办过很多次艺术展览,但超象艺术展是有史以来最引人瞩目的一次,也是在学校和社区产生影响最大的一次。

斯坦福大学校董会主席彼得博士:“它用独特的形式和语言表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心灵世界的情绪,使东方的艺术思想和哲学观与西方的抽象艺术达到互补、交融,实现了艺术共享。”

……

王林旭长期从文化视角来把握当代世界艺术的脉动,经过25年的实验和创作,终于形成了当下绘画的一个范式,是以“超象”的非具象形态为特点,展示了思维领域的无限性和创造活力的无止境性,这种“不以让人看懂了什么为主,而是让人感觉到什么”为主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它以中国哲学思想为本体,以中国美术为介质,兼收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营养,在意境中注重天人合一,在审美上完成了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艺术的互补与交融。它承载的是中华文化的底蕴,但是却获得了跨国界的视觉认同和超民族的心灵共振。

“由文化差异,以往中国艺术家在美国进行的艺术交流主要体现为与在美华人华侨的交流,而王林旭此次带来的超象艺术,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了关注和兴趣,吸引了当地的各界人士踊跃参观,这是中国艺术家在寻找与世界对话的艺术语言中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副总领事王士彤一席话,概括了王林旭此行的突破性意义,他不仅让人们看到融汇东方艺术精髓的中国超象艺术与世界对话的走向和前景,更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