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张凤宝代表:农民也应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养老保障


“农村的老年人,他们失去了劳动能力,假如儿女收入不是很高或不够孝顺,则晚景堪忧。”在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凤宝接受采访时表示。

张凤宝首先谈起了他对“一老一小”两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应当加快老年公寓的建设步伐,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同时,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必须重视起来,现在提的培养“拔尖创业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也要从娃娃抓起。

谈到物价上涨问题,张凤宝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涨价带动了一些相关产品的涨价。他认为,前不久国家提出的加强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对于稳定物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谈起三农的话题,从小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张凤宝打开了话匣子。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怎样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的收入,都是他非常关注的话题。

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针对记者的问题,张凤宝表示,现在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大多数青壮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农田管理主要由留守的老弱妇孺来完成,那么农民增收也就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应该加强,以保障农民在丰产的同时能够丰“收”;另一方面,农民增收也有赖于整个社会对农民工价值的重视,特别是对农民工工资的保障。

张凤宝特别提到,现在在大多数的农村里,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只要肯干,收入尚可,生活状况还不错,但农村老年人是非常需要国家和社会加以关注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国家的农业建设,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假如儿女收入不是很高或不够孝顺,则晚景堪忧。”

针对这样的局面,张凤宝认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他认为应当在农村倡导一种与城市相同的养老保障机制,让农民从年轻时就加入各种保险,老了,失去劳动能力以后,也能享受养老金等社会保障。这实际上是让农民通过年轻时的储备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