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滨,岳麓山下。
仲夏5月,长沙,九三学社十二届十九次中常委正在这里举行。这是一次专题常委会。15位负责同志的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的热烈气氛,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满目葱茏。
以“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推进社务工作”为专题的常委会还是第一次。2003年以来,九三学社在加强机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从九三学社组织纵向和横向之间的力量整合,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各项工作之间的力量整合,九三学社组织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力量整合,到九三学社组织与中共党委统战部门之间的合作,初步形成了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此次常委会就是要对此做进一步梳理,以凝聚共识,形成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对于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各项社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是九三学社担负起参政党责任和使命的迫切需要。九三学社有13万名社员,力量整合得好与不好,决定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能否充分发挥。韩启德强调,要认真研究加强机制建设的途径,健全组织网络,搭建活动平台,完善课题招标制度,加强组织培训活动,健全各项制度,加强九三学社省委与所在地市委之间力量整合,适时组织大型活动,积极发现培养使用人才,建立实用的网络信息系统,有效推进力量整合工作。
在为期2天的会议上,11名常委和4名九三学社中央机关部门负责人作了主旨发言。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谋“整合大计”。
参政议政内外联动新突破——
2010年以来,九三学社中央将申报和评审确定课题承担者的课题征集制,改为“以奖代补”制,即由省级组织自由申报课题、最终以被采纳的提案确定奖励对象的征集制;改革参政议政奖励办法,扩大奖励名额,由省级组织自主确定多数奖励对象。这一做法不仅有效地增强了课题选择的公平和公正性,也充分调动了地方组织通过提案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了提案的质量。九三学社提交全国政协大会60%以上提案由此而来,许多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有的还被选为大会发言。
据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郭悦介绍,参政议政联动大体上有3种类型。一种是九三学社中央确定题目,省级组织参与。如去年进行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有10多个省级组织参与前期调研。2010年,九三学社中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课题,有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粮食主产区省级组织参与。另一种是省级组织确定题目,九三学社中央参与。如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提出的“建立中原经济区”和“在河南粮食主产区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课题,九三学社中央积极参与并将成果报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还有一种是九三学社中央与省级组织共同确定题目、共同开展调研。如今年“工业绿色发展”与“林权改革与林业发展”课题,就是九三学社中央与江苏、福建两个省级组织协商确定题目并一起开展调研。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着重搭建5个平台:选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验收“三段式”调研工作机制,高层政治协商准备机制,“直通车”建言献策机制,“议政会”机制,市区两级组织调研联动机制。同时,将工作有机融入九三学社中央总体布局中,一方面借力使力,推进北京市委工作进展;另一方面体现服从和服务于九三学社中央的整合力量原则。据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 委主委马大龙介绍,2008年至今,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与或与九三学社中央联合举办活动29次。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探索建立“重点调研课题常委负责制”、参政议政课题招投标、邀标和自由申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参政议政工作激励机制。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重庆市委主委谢小军深有体会地说,机制建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构建机制必须科学设计,以开放思维、务实态度和扎实工作,立足实际情况,把平时工作中处于零散状态的“碎片经验”筛选、提炼,使其合成为要求具体、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运作方式;必须务求实效。不管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收到实效才是好机制,才能为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职能力提高提供助力。“实效”是检验工作机制的“度量衡”;构建机制要有不断完善的理念和作为。
2008年,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参与九三学社中央就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课题的调研,形成的《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人的重视和批示,翌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主委刘振奎介绍说,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九三学辽宁省委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交多份调研报告,并在省高层协商会上提出多项建议,受到中共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2009年,九三学社辽宁省委配合九三学社中央就“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了辽宁省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2010年,九三学社辽宁省委深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单位,就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调研,形成《关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等3份调研报告,被九三学社中央采用。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主委张大方说,纵向三级联动,即九三学社中央——省委——市委及基层组织联动。这是近几年九三学社湖南省委重点课题形成的主要渠道。2008年,《倡导“绿色精量消费” 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课题,就是在九三学社中央两次组织来湘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这一课题成果成不仅作为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向中共省委省政府的汇报材料,还形成提案成为省政协“1号提案”。
近年来,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打造条块联合、区校合作平台。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赵雯介绍,以高校九三学社基层组织为主体的“上海高校论坛”、以九三学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为主体的“浦江学科交叉论坛”以及工业八基层联席会议、“知识杨浦”九三论坛,区县参政议政联席会、直属基层参政议政联席会,就是在不同层面,采取不同合作方式,形成形成的参政议政平台。利用这类平台产生的《大力推进科普建设 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高校自主招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成果,提高了参政议政水平,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
借力政府资源,最大优势是能做到知情参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主委姚志斌说,2008年以来,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与省科技厅合作提出的《以政策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提案,被省长黄华华领衔督办;与省发改委和财政厅合作提出的《完善协调机制推动<珠三角规划纲要>又好又快落实》、《对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的若干建议》,与省社保厅合作提出的《关于保障房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被省委书记汪洋领衔督办。这不仅提高了履职实效,鼓舞了士气,也加深了中共省委省政府领导对九三学社的认识。
注重上下、左右、内外整合,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据该省主委黄润秋介绍,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积极参加九三学社中央组织的课题调研,向所属地方组织广泛征集参政议政成果;与九三学社重庆市委签订《关于加强工作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现代农业专题调研并实现成果共享;围绕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等课题与在蓉高校、省级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研究。《关于汶川地震灾区生态修复的调研报告》就是整合社内外力量、汇聚众智的典型案例。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田玉科认为,“四结合”、“六联动”的调研方式是提高参政议政质量的有效途径。“四结合”即社内组织机构之间结合,九三学社省委重点调研课题与专家学者自身专业结合,务虚与务实结合,社内与社外专家结合。 “六联动”即九三学社省委与中央调研课题联动,与省政协专门委员会调研工作联动,与社内专家专业优势联动,与所属各级社组织联动,与具有专业性基层组织和个人联动,与九三学社省委专门委员会的特点联动。
社会服务上下联动集智聚力——
民主党派资源有限,要使社会服务工作有成效有影响,就必须创新理念,拓展空间,跨区域整合资源。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苟红旗认为,“九地合作”要从引进资金、助推发展,联合攻关、破解难题,推广技术、示范带动,引进成果,提升发展等方面认真总结经验,实现新突破。如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南、甘肃等联合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成效明显;九三学社中央与山东、河北共同实施的“亮康行动”,为贫困地区群众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效果好、影响大;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六省市对口帮扶贵州威宁,得到中央统战部充分肯定;北京、河南、重庆、湖北、黑龙江、贵州共同开展的多党合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成为上下联动、共同合作的范例。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强化“全省一盘棋”、“省委机关为全省社务服务”理念,“省委是基层组织的省委、基层组织是省委的基层组织”观念,有效形成了工作合力。据该省主委许仲梓介绍,他们着重从全省角度选择方向、方式和方法,把握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所有活动都有各级组织参与,工作经费由各级组织共同使用,同时强化基层组织之间交流与合作,使基层组织认识到他们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全省工作大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密切配合;不是默默无闻,而是分享集体荣誉。他们开展的“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目前已在13个市建立25个“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发动社内专家近3000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40余项。
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刘滇生介绍,2010年5月,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与河南省委首次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晋豫合作”,每年轮流在二省召开一次社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目前已经举办两次,并促成新的合作模式—九企合作,即九三学社山西省委推动山西大学与河南煤化集团在煤化工项目上的实质性的合作;与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开展农业领域合作;与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开展绿色农业合作,今年计划在双辽兴隆镇帮助建立从养殖-磨菇栽培-绿色精品农业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与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在苹果、马铃薯种植方面合作,以先进农业科技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思想宣传打造全方位工作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说,九三学社是靠宣传起家的。当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会见许德珩夫妇时,鼓励他们把民主科学座谈会办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他说:“你们人数不少,既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不是也能产生很大影响吗?”毛主席的话对九三学社的成立以至走到今天起到了决定性影响。然而60多年过去了。宣传工作格局和话语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模糊了时间与空间、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原有的言论生态环境和话语格局,深刻影响着公众接收信息的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特点。民主党派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把握这一趋势,顺应这一变化,才能赢得主动,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穆建民从力量整合、内容整合、平台整合三个层面阐述了宣传工作整合新思路。谈到平台整合时,他说,平台解决的是宣传媒介的问题。社内宣传需要整合好社刊、社讯和社内网站,社外宣传则要利用好社会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首先,要加强社刊社讯的整合。目前,各省市级地方组织办有社刊123种,但社刊目前仅限于各自组织内部的封闭循环,尚未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网刊协调的内部宣传格局、尚未形成社的有形文化特质和辐射效应。其二,要加强社内网站的整合。目前,全社共建立网站75个,初步形成了九三学社网站群。但总体上讲,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还普遍存在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更新不及时、互动交流差、与社刊的有效分工和有机合作差等弱点。在此基础上,应认真研究如何发挥九三学社网站群的集群优势,比如,开辟九三学社网上联播,在适当时机同时推出同一宣传专题,相互推介品牌栏目,相互转载优秀作品,甚或在LOGO设计、风格选择、颜色搭配等方面逐渐靠拢,在九三学社有形组织文化的形成上做出努力。三是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整合。不仅要密切联系平面媒体,还要加强与电台电视台的联系;不仅要注重联系传统媒体,还要加强与大型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联系;根据不同媒体的宣传特点,整合不同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努力开辟新渠道、形成立体宣传声势。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岳庆平认为,要发挥课题机制和社史研究中心的功能,调动各方面研究人员参与社史研究。课题是有效的研究组织方式,除了“九三学社人物丛书”,口述史、社史专题研究等都应采用这种方式;要制定课题形成和审批、中期检查、结项评审制度,做到目标明确,择优选人,责任清晰,在保证课题完成质量和投入效益的同时,凝聚研究力量,引导研究发展。社史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批有文史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应充分调动研究员的积极性,把这支力量用好;实施“口述史与社史陈列馆工程”。集中各省市组织的力量和资源,“因人找事、因事找人”,对我社许多年事已高的老领导、老前辈和旗帜性人物进行重点采访,对我社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历者见证人进行重点采访,并整理成文字稿,使社史更加生动、全面、真实。同时,由社中央与各省级组织合作,面向社内外征集有关社史实物、影像、图片等史料,在此基础上筹建社史陈列馆,使之成为社史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资料库和平台。
与会人员重点围绕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百名专家进乡村入课堂下企业”,“社史陈列馆和口述史”、“健全信息系统”等4个项目的整合,共同探讨如何举全社之力,形成有机合力,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上,从覆盖面和社会影响上创出新品牌,以工作机制创新实现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