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所所长、老年病研究所所长米烈汉说,当前我国城市高层建筑电梯,大多设计成正方形或长度小於1.6米的长方形小电梯,但没有考虑到病人急救用途。医院专用急救担架长度在1.85米左右,根本无法平放在目前设置标准的电梯内。而现在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存在这种小电梯现象。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当时的建设部曾联合发布《住宅设计规范》,该《规范》从1999年6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政策,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以便解决一些患急性病或意外伤害需要担架转运的患者,方便抢救及转运。但此规定仅有数量规定,并无大小尺寸要求,而其中“宜”并非强制要求。房地产商出于扩大建筑面积,减小住户公摊,促进对外销售等目的不愿建长、大电梯。但“电梯短、担架长” 对于高层住宅居民来说,存在着巨大的医疗急救隐患。
老年人易发心脑血管疾病及骨折等突发情况,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数已占到人口总数的15%左右。对于高层住宅的急救压力也随之增大。所以由于“电梯短、担架长”所带来的医疗急救隐患亟待解决。
建议:
一、国家相关部门应修改有关规定并加大审批力度。
一是强制规定高层楼盘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电梯。对于原有的关于宜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规定,改为强制规定。二是加强对于新开发楼盘的审批力度。对于新开发楼盘要对电梯尺寸做出明确规定,根据《住宅设计规范》,新开发楼盘未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者,不予于审批通过。
二、加大对购房者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传媒媒介对广大购房者宣传住房安全知识,从而使购房者选择及购买新房时,能够意识到电梯过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开发新型医疗急救担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也有飞跃性的发展,应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开发新型急救担架,针对不同情况的需要以提高救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