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可以说是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检阅。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九三学社社员、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60名九三学社社员参与完成的50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接受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
九三学社社员所获奖项中包括自然科学奖3项,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43项。九三学社社员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的奖项12项。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第一完成人)和马春玲参与完成的“高度腐败检材降解DNA检验技术体系的建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九三学社社员及项目是:闫海科参与完成的《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及其混合体系相行为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裴冬生参与完成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新靶点的研究》;李新勇参与完成的《提高光催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能量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九三学社社员及项目是:徐亚明参与完成的《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张卫明(第一完成人)的《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叶菁参与完成的《连续梯度材料的共沉降可控制备新技术及其在动高压领域的应用》;葛均波(中科院院士、第一完成人)的《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九三学社社员及项目是:翁建平(第一完成人)、曾龙驿参与完成的《Ⅱ型糖尿病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任秀莲参与完成的《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李岩参与完成的《测长方法创新及固体密度基准的建立》;王晨参与完成的《车辆轮轨诱发的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高恩明参与完成的《大流行流感疫苗、诊断试剂评价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张志强参与完成的《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钱锋(第一完成人)、彭昌军参与完成的《大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节能降耗的优化运行技术》;杨剑锋参与完成的《大型石化装置系统长周期运行风险的控制与评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陈国栋参与完成的《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陈何参与完成的《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谭建荣(中科院院士、第一完成人)的《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李学森参与完成的《干旱荒漠区土地生产力培植与生态安全保障技术》;李定国参与完成的《肝纤维化显型表达与非创伤性诊断和临床干预》;谢青参与完成的《肝纤维化显型表达与非创伤性诊断和临床干预》;潘复生(第一完成人)的《高品质镁合金集成与循环应用技术》;陆贤军参与完成的《高异交性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9A的选育及应用》;王兆安(第一完成人)、王跃参与完成的《供用电系统谐波的有源抑制技术及应用》;张晋国(第一完成人)的《海河平原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王元清参与完成的《建筑钢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体系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邵新中参与完成的《胫腓骨骨折的系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王国栋(工程院院士)参与完成的《冷轧板形控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吴华清参与完成的《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王龙参与完成的《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孙波参与完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李宏军、谢正军参与完成的《农产品高值化挤压加工与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章云斐参与完成的《农作物重要病虫鉴别与治理原创科普系列彩版图书》;赵玉霞参与完成的《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孙淑红参与完成的《禽白血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成子强参与完成的《禽白血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王英平参与完成的《三峡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制》;王绍华参与完成的《水稻丰产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汪党献参与完成的《水利与国民经济耦合系统的模拟调控技术及应用》;严兴洪(第一完成人)的《坛紫菜新品种选育、推广及深加工技术》;刘成良(第一完成人)的《土壤作物信息采集与肥水精量实施关键技术及装备》;陶先平参与完成的《网构软件技术、平台与应用》;高光勇(第一完成人)的《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方向明参与完成的《严重烧、创伤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机制及临床诊断、防治新策略》;刘够生参与完成的《盐湖钾镁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李国学参与完成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能源化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应用;刘孟军(第一完成人)的《枣育种技术创新及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邱燕霖参与完成的《中国民航飞行运行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柳少波参与完成的《中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理论、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石菊松参与完成的《重大滑坡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陈发棣参与完成的《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张长芹、高亦珂参与完成的《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有374个项目和10个科技专项获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8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合作奖。(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