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郭粤梅: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和设计使用年限等有关问题


2011年的全国“两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我们迈进 “十二五” 发展起步之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两会”,对于从2003年起就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主委、中信集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院长的郭粤梅来说,非同寻常。她心系国事民生,依法履职,同时将目光聚焦在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和建筑节能上,以专家的慧眼、代表的赤诚和管理者的睿智,行使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会上,她带去了“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需要发展起属于自己的特色”等议案。会议期间,她接受全国和地方媒体的采访,畅谈感受和见解。

中心城市要以特色领衔

“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需要发展起属于自己的特色。” 郭粤梅在京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交通、经济、社会环境等优势突出,“国家规划了‘两横三纵’的战略格局,武汉在其中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武汉现在已经坐在综合交通枢纽的位子上,经济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要保持这样的优势并不容易,要从硬软两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

郭粤梅认为,武汉应该更好地发挥“两型”社会示范区这样的特色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是需要肩负起责任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指标。”如果武汉要实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首先要达到“两型”社会的建设标准。

建筑节能不能流于形式

随着武汉“1+8”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湖北省武汉市和周边的八大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正在加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节能起步晚,能源浪费严重,建筑领域俨然已成为‘能耗大户’和‘城市碳排放大户’。”“两会”期间,郭粤梅向《中国改革报》记者表达了她对于建筑逐渐成为城市能耗黑洞的现实忧心忡忡。

郭粤梅说:“以武汉为例,其建筑能耗达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向‘住、行’方向升级,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与能源资源增长的不适应将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改善建筑能源结构,建立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节能体系,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政府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郭粤梅总结了建筑领域成为能耗黑洞的四大原因。第一是我国建筑总量大,增长快,但是节能建筑比例低。我国城乡现有总建筑面积约为400亿平方米,其中只有3.2亿平方米的房屋是节能建筑,换言之,高耗能建筑的比例超过99%,而目前对于建筑节能建设的投入成本较高,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就地拆掉,建新建筑,而囿于节能建筑成本高的原因,我国每年新建房屋的面积虽然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但是达标的节能建筑与“两型”的要求相距甚远,而拆和建过程中又势必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是有悖节能环保宗旨的。”郭粤梅说。

第二个原因是我国既有建筑能耗比较严重。一方面是建设过程中能耗高,大量建筑存在着因结构不合理、材料使用失当而引发的高耗能、高排放等问题。有关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另一方面,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倍—3倍。

第三个原因是建筑标准的问题。“现有的建筑标准和逻辑体系是建国初期,前苏联专家根据当时我国的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来制定的,比如建筑物使用年限寿命规范为50年就是当时规定下来的。而今天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物使用年限标准通常是70年甚至更长。”郭粤梅说,“新中国已经走过六十年,各方面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建筑的标准使用年限却没有多少变化,整个社会公共设施的标准也随之滞后,比如说现在出现了建国时所没有的超高层住宅建筑,一旦失火,现有的消防栓压力和室外消防设施根本不足以将水送至最不利点。所以,随着两型社会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升级,我们的建筑标准和观念都要改变。”

此外,人们对于建筑节能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开发商在房屋设计上盲目追求美观,却建成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的“玻璃房”;老百姓买房也很少关注建筑节能指标,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材料欠保温、缺环保,加之业主买房后的拆墙打洞装修,同样也极大地浪费着资源。

对此,郭粤梅给出了五个建议,第一是呼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将建筑节能列入“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议程;第二是加强行政立法,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推广建筑节能从号召性行为变为强制性行为;对新开工建筑和老建筑节能建设的低碳建筑比例有量的要求和分年度实施的计划;第三是加强试点示范工作,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低碳建筑资金的投入;第四是完善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城市建筑规划要体现节能减排;第五是通过宣传营造良好的建筑节能社会氛围。建筑节能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让市民养成节能环保意识的生活习惯是重要目的。最终让民众认识到低碳建筑不仅节约能源资源,而且能改善生活质量,真正利国利民。

“建筑节能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只是一种噱头,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推进建筑节能,我们也在引领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不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所蕴藏的潜在市场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郭粤梅也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建筑节能领域。

郭粤梅认为,武汉要想成为全国重要中心城市,在节能方面应该作出表率。近几年来,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严格执行节能标准。“政府的监督力度、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郭粤梅说,“武汉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绿色、低碳区域,如武汉新区国际博览中心、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花山生态新城等将成为绿色建筑的集中展示区。”

郭粤梅指出,在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也是为了让人们拥有绿色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到幸福。她希望,中央在布局重大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开展重要工作试点时,进一步加大对武汉的支持力度,使武汉在引领中部地区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延长住宅设计使用年限

湖北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郭粤梅对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将好好的房子拆了重建感到痛心,呼吁:“一些老房子还没达到使用年限就拆了重建,这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其中一些房子从建成使用到被拆除,只不过20多年。”

“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化率将从47.5%提高至51.5%。未来5年还将迎来一次老建筑拆除的高潮。相比实施旧房改造而言,拆除的确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但是对那些还没到使用年限的老房屋,特别是那些值得保护的老建筑,是不能一拆了之的。

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新材料的应用、结构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可以提到国家层面来考虑了。这是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策的。为此,她建议国家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给新建建筑以活力。

时光的年轮从2003年到了2011年,期间郭粤梅有着被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荣光,有着关心民生而建言献策的神圣;亲历了每一次掌声中民意的表达,亲历了每一次表决中使命的庄严。现在,“十二五”蓝图已绘就,郭粤梅将不负人民重托,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留下闪光的足迹。(谢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