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近期,九三学社调研组赴四川南充就现代畜牧业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注意到,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粮消费约占粮食消费的40 %左右,总量约为2 亿吨。其中,除产生豆粕的大豆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外,其他饲料粮均以国内自给为主。根据各地典型饲料配方和部分省饲料原料来源调查估算,以2009 年粮食产量为基数,估算玉米、稻谷、小麦、薯类、高粱等其他谷物的饲料消费分别占其年产量的65 %、15 %、20 %、30 %、50 %,分别为10660 万吨、2925 万吨、2302 万吨、899 万吨、369 万吨。人口的刚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膳食结构的改善,客观上要求肉禽蛋奶等动物性产品必须在数量上保持增长,饲料粮消耗将成为粮食安全的最大压力。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人口占世界的22%,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的52%以上。由于猪比肉鸡、牛、羊单位肉产量所消耗的饲料要多, 养猪业消耗的饲料占全国总饲料量的70%以上。按欧美标准生产1头猪约需粮食350公斤,我国2009年出栏生猪6.1亿头计算,仅养猪业就需粮食2.135亿吨。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稳定口粮的前提下,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的症结很可能不是“人的口粮问题”,而是“猪的口粮问题”。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饲料粮消费仍将以每年1.5 %~2%的速度递增,年增饲料粮消费300 万吨~ 400万吨。有专家指出,由于2010年、2020年、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的38%,43%,50%将用做饲料,因此,我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是解决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所需的饲料粮问题。
目前,我国的生猪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虽然是生猪生产大国,但没有自主品牌的真正意义的高性能种猪,更没有与之配套的高效生产管理技术,实际意义上的生猪生产大国成为生猪生产低效率国家。2007年,丹麦饲养的100多万头母猪平均每头母猪出栏商品猪25头,而我国每头母猪生产不到14头育肥猪,差距非常大。
大力发展现代生猪产业,采用优质种猪,提高生猪质量,改进生猪饲养方式,在同等产能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生猪的存栏量,减少饲料消耗,解决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四川南充“天兆猪业”为例,使用优良种猪种质资源和采用先进、高效的种猪生产管理体系后,2010年,“天兆猪业”繁殖母猪生产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达到23.6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6头。断奶保育猪在30-100公斤期间料肉比为2.5,日增重达900克以上;达到100公斤时日龄为150天,比常规养猪缩短30天,大量节省了饲料粮消耗。
为此,建议:
一是突出品种改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要完善现有种猪场, 提高种猪质量, 以优质种猪为基础,以优质种猪企业为龙头,建设种公猪站, 促进联合育种, 提高种猪质量和供种能力;大力开展生猪“换种工程”,对农户或小型猪场购买种公猪、母猪进行补助;对于诸如“天兆猪业”等相关龙头企业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各地政府应解决用地指标,并给予引种和建圈等项目资金支持,形成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二是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契机, 改进生猪饲养方式, 推行健康养殖,按照“统一标准、规模饲养、提高质量”思路,重点发展养殖大户或养殖小区,对相关猪场的选址布局,应尽量与当地政府规划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相配套,并将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与猪场建设打捆配套,以有效解决养殖场的面源污染,形成“猪—沼—果—菜”产业链条,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扩大;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对国外优质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并予以经费支持;龙头企业对业主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时,其培训费用纳入当地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专项费用中列支;对相关龙头企业在生猪主产省区建设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予以立项支持,以有效控制动物重大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