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志珍副主席:展望事业 探讨人生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 1214日下午来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师生们共同展望事业,探讨人生
     王志珍说,与现在年轻的优秀科学家相比,比如在座的饶毅教授,他们是big potatoes,而她自己只是一只small or tiny potato。讲座中,王志珍以平实的语言与同学们探讨人生、畅谈理想。她认为,事业和人生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11岁时考入上海中学,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中学时代。她是新中国第一批红领巾,长在红旗下,从一懂事就接受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代人,她所接受的是完全没有字,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利益,狠斗私字一闪念的人生教育。没有创新的概念,标新立异是要被批判的。大学里没有选修课,生活的原则是一切服从分配、服从组织,以阶级斗争为纲。有个同班同学已经考上北大化学系,火车票都买好了,临走前一夜被通知取消了资格,据说是家庭出身不合格。现在的形势太好了,很多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大学可以选修各种自己喜欢的课程,还可以出国深造。王志珍在讲座中,对在座同学在今天这样的、从来没有过的好形势好条件下学习,多次表示强烈的羡慕甚至忌妒。当前的好形势还表现在国外的一流人才正在逐渐回到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祖国,如饶毅、施一功,潘建伟等,十分令人欣喜,很像上世纪50年代初一批科技精英从西方国家回到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中国科技有今天是他们爱国奉献的结果,中国科技的明天将由新一批爱国奉献的精英们铸造。
     王志珍在讲座中讲述了她的求学经历。1959年王志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1964年毕业后一心想考研究生,但经系里谈话做工作,还是服了组织安排,放弃了考研,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1965年在山西运城参加四清运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年;紧接着10文化大革命,其间整整一年在首都钢铁厂转炉车间当工人,大学毕业后12年才开始抓革命促生产。王志珍认为她还是非常运气的,因为赶上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1979年初她被遴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德国洪堡奖学金访问学者,在德国从事胰岛素结构与活性的研究。在中国又一个发生历史性变化的30年里,中国的科学家们不敢浪费1分钟,要把失去的10年夺回来。
     王志珍认为,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有兴趣,就会对学习总是充满热情,自然就会努力,坚持下去就可以入门,入了门就会做得很好,做出成绩。上海中学贯彻的是典型的苏联式教育,一直学习俄语,直到大学三年级才有机会从abc开始学英文。王志珍从小喜欢学说话,如各种方言。她也喜欢英语,从电视上吴青教授的英语节目中开始学习口语,为了听一个外国人的英文讲座,不惜骑车来回3个多小时。她对科研也同样充满热情,有一天刮着六七级大风,大雨倾盆,她坚持顶风骑车一个多小时从家到实验室,浑身淋湿,立即投入实验,就为了不能浪费那好容易才登记到的仪器使用机会。王志珍说,虽然今天已经不做bench work,但精神上、时间安排上一直不敢偷懒,否则就会下滑。 虽然一直接受无的服从教育,她调侃地说,也有过几次小小反抗精神的表现。1958年大跃进,她由于是学校体操校队队员,而被分配到上海师范学院训练体操,她不愿意在高考前的节骨眼上去做一名体操学生,但是必须服从,然而成了一级运动员。可是高中毕业时,组织上就让她这位一级运动员考体育学院,她表示自己要考理科一类,于是班上排演了一个节目在全校演出,由一名女生扮演王志珍,大家帮助王志珍应服从祖国需要报考体育学院。王志珍这一次坚持了自己的意愿,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她被同意报考一类大学。几十年后老同学聚会,猜测可能还是班主任作了保护文革中,天天开会,写大字报,批斗走资派,科研工作完全停顿。文革后期,她再也不愿意天天坐着读报喝茶,就一个劲找支部书记,要求到一个只要有工作可做的地方去。由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邹承鲁先生没有资格要人,她最终被安排到胰岛素组,这实在是组织的厚爱了,因为胰岛素组是文革中科技界的一面旗子。用王志珍自己的话说,她基本上是一颗螺丝钉,但可能是一颗不太光滑的螺丝钉。改革开放后,从来喜欢生物化学的王志珍到了邹承鲁先生的实验室,进行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的研究,这是一个继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功提出来的蛋白质折叠问题,滞后了十几年才得以进行研究。为了学习上世纪70年代完善的DNA重组技术,年已40多岁的王志珍又到美国去学分子生物学。1993年,她回到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蛋白质折叠,分子伴侣和折叠酶的研究,和邹承鲁先生共同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她和她的学生们一起为此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王志珍认为,在她的科研历程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邹承鲁先生。谈起这位生物学界泰斗级人物,王志珍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些可贵的品质。首先邹承鲁先生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崇尚科学,发扬民主。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他曾请一位学生在全室大会上系统指出并讨论过去已发表文章中的缺点和错误,真是大家风范!学生们得益匪浅。邹承鲁先生要王志珍看他写的文章,如果王志珍提不出意见,他会批评她不用心;如果她提出很多意见,他会非常高兴。说邹承鲁先生实在是不了解这位前辈做学问的真谛。邹承鲁先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好榜样,国内刚有计算机的时候他就开始使用,在60岁以后还开展好几个新课题。邹承鲁先生一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这都是因为他爱国,爱国才无私,才能不考虑个人得失,爱国才关心国家的科学事业,才要讲敢讲,唯一的目的是为国家好,民族强。
     在座同学就学习生物学,科研以及人生感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和王志珍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能够登上世界高科技金字塔上的女性的确寥若晨星。王志珍说她仍然在刻苦攀登。谈到女性的事业问题,王志珍认为最重要的是女性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她成长在男女平等的氛围里,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是常理。可是在当前,很多女孩看重自己的女性身份,从小受到过多的宠爱,养成对别人的依赖性,王志珍对当前社会对女性宣传的片面甚至错位非常不满。一个热爱科学、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的女性需要自立、自强,具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恒心。由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双重角色,是家庭中的女儿、妻子、母亲、又是在工作中的角色,她一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社会和家庭应给予有志向的女青年鼓励、支持和帮助。王志珍认为,事业和家庭没有根本矛盾,完全可以处理好。我们周围那么多的做得出色的女教授、女科学家、女工程师、女干部、女艺术家、女医生、女企业高管……不都有正常的家庭吗!对于出国问题,王志珍认为,到科学更加发达的国家去学习交流对于做科研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有机会开拓视野,看到全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学习到别的民族治国做事的优点,取长补短,对一个科学家来说,绝对是好事。在关于事业和人生的探讨中,王志珍认为,对人生必须有追求,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当今社会上名利的诱惑太多,物质的诱惑太多,但我们还是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要有点精神,不要屈服时尚。要真正努力做实事,并且乐于奉献,要抓紧时间,通过刻意锻炼自己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加自己的价值,做好准备,争取机会。学生时代要打好基础,尽力多学各种知识,将来做研究才能善于联想,产生新想法,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走出新路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学习新知识,所以要珍惜青年时光的学习。谈到平日的工作,王志珍说,现在她每天(包括节假日)八点半左右来到实验室,晚上九点半后回家。说以实验室为家似不为过。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对学生工作报告中的每个缺点错误都一一指出,每篇论文她都和学生一起撰写修改,告诉学生为什么如此改,来回十好几遍。她认为写论文是博士生的必要训练,也是她自己的提高过程。王志珍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令在座同学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