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是世界第三大黑土区,是我国粮食重要的主产区,商品粮年产量占全国总量30%、大豆占40%、玉米占50%,有中国粮食生产“稳压器”之称。但由于对东北黑土资源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东北黑土土壤严重退化。专家称,黑土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1厘米厚的黑土,形成就需要100年以上、甚至是几百年的时间,但受到侵蚀时流失却很快,有些地方平均每年都要流失1厘米厚的黑土层,并且这些黑土层流失了就会永远丧失,不可逆转。
“拯救东北黑土地已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刻。”全国政协委员支建华认为,除地势高低起伏、西部区域风大等自然因素导致黑土层的变薄、变浅以外,还由于种地灌溉主要依靠降雨,农民习惯起垄种植,在充分利用降水进行灌溉的同时造成地表径流,土壤一直缺乏有机质的输入和补充,土壤肥力无法保持平衡,不能形成很好的土壤结构,加之大量使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
支建华建议,应加大对东北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制定保护黑土地的法规依法保护黑土地,加大防止水土流失工作力度。应重点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植物绿篱,或种植多年生草本作物,以减少土壤冲刷;大力积造并向黑土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增加作物根茬、秸秆还田数量,有效补充农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蓄水肥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广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秸秆还田、采用铧式耕翻、灭茬整地等做法,挡风固土、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抵御风蚀水蚀的能力,科学地指导农民使用先进农业技术;停止审批除利用秸秆生产饲料外的其他秸秆利用项目,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李凤英;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