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三江源的新希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平衡发展暨玉树灾后生态重建实践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到会致辞。青海省人大副主任刘春耀、玉树州常务副书记文国栋、北大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等出席论坛。开幕式由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主持。
韩启德在致辞中表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青海省及有关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三江源的社区民众,以及不少研究、实践和支持机构也积极参与这项事业。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玉树震后一年来,在各方面通力协作、积极努力下,三江源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灾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硬件建设“上台阶”已可预见,然而如何让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则是论坛的主要议题。
韩启德提出,更好地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考虑三江源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中有两个亟待关注的关键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定位问题,包括进一步提升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战略地位,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民生保障的关系、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等。二是如何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其他民间和政府的保护与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真正解决当前移民、补偿、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面临的重重矛盾。
韩启德同时指出,三江源的保护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在该地区建立一个民生与生态共赢的新型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地区目前的困境,也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区域性示范,同时也为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发展方向提供启示。期待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论坛期间,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分别就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工作情况与未来展望作主题发言。
论坛由九三学社中央、中共青海省委共同主办,玉树州人民政府、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承办。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分为高层研讨会和实践者论坛两个环节,共有三江源的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三江源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实施路径、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模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社区实践、青年实践者与人才培养、社会资源如何支持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创新实践与人才培养等七项议题。
来自三江源地区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社区代表,以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实践和支持机构的专家、代表等100多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