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手段的建议


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拥有一支超过70万人、覆盖农业各领域的技术推广队伍。长期以来,广大农技人员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将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为发展现代农业、富裕农民和建设新农村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我国农技推广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分析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手段和方法陈旧。农业技术推广要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信息设备缺乏,主要还是“一张嘴,两条腿”的推广模式,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农技推广管理方式落后。农技推广人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推广工作内容繁杂。如果没有以信息技术作支撑的实时、高效的管理系统,很难实现对推广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推广人员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也无法对推广的成效和问题做出及时、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三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已与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脱节。由于信息技术与装备的缺乏,长期得不到系统的、实时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很多农技推广人员知识陈旧。农技人员在新领域、新问题面前,成了“外行”。

当前,面对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创新推广和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利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和处理上实时、快速、海量、跨时空的优势,开发基于3G的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的手段,打造一支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专多能的“信息化专家”队伍,把技术及时推广给农民,加速技术、生产和市场的结合,开创农技推广新局面。

一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的需要。基层农技推广,手段是关键。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如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配备3G手机﹑无线上网本﹑便携式打印机等先进网络传输设备,使他们依托信息化平台,在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时,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信息化专家”的现代模式,从而实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二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需要。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网络,可以优化基层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流程,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纵向与横向联系,强化各级农业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利用GPS定位、语音、短信、视频等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可实现对基层农技推广活动的动态管理与科学考评。

三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素质与能力的需要。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可以为农技人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农技推广人员利用系统管理平台提供的学习环境,既可以自助式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随时与其他农技推广人员及专家进行实时交流;也可以利用田间地头开展的服务充实自己,促进自身农业知识的更新与结构的完善,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

四是实现农情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定向采集的需要。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可以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动物疫情、农产品滞销等多种农情信息,并可根据管理部门的应急需求,及时定向采集相关信息,上报给各级农业部门,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北京大兴、江苏省兴化、河南漯河和新疆吐鲁番等选点示范,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结合示范项目,抓紧应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利用3G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与管理手段,目前已具备了多方面的基础条件,时机已经成熟。建议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推进农技推广体系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武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创新农技推广管理与服务手段,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二是加强科技攻关,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适应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3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基层农技推广中的应用,需要不断在试验示范中加以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基层农技推广发展的实际需求。建议支持相关科研项目的立项,整合产、学、研等各方面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的农技推广信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