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高抒:谨防“石墨”步“稀土”后尘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高抒说,石墨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资源,我国是石墨资源大国。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崛起,锂电池负极碳材料以及石墨烯等,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石墨纸等下游深加工制品也正在成为国防、航天、新材料等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受利益驱动,众多企业争相凭借资源优势大肆圈地,已经让石墨矿山“满目疮痍”。

1、原始开采多,资源浪费严重。在开采矿山资源时,为降低开采成本,增加效益,普遍存在采富弃贫、采浅弃深的现象,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2、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由于受资金缺乏、技术和设备落后、人才短缺及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等因素制约,石墨企业在发展中很难获取精深加工的核心技术,多停留在初级原料的生产加工上,甚至是原料的销售。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产品单一,且无研发能力。

3、环境污染突出,生态严重破坏。如废弃的采矿坑直接污染和占用土地,废石和尾矿砂的堆放使大量土地沙化,排放的废水造成污染。

4、产能过剩有所显现。近两年,由于国家、地方政府相继实施了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措施,大力招商引资并鼓励深加工,大部分石墨企业纷纷将石墨产业由粗加工运行模式转向精深加工方向。但由于深加工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导致某一种深加工产品产能过剩。

建议:

1、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

严格石墨行业准入管理。对石墨资源实施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严把行业和环境准入关。加快制定和完善石墨开采及生产标准,明确石墨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装备、生产规模、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准入要求。将石墨产业列为限制性产业,进行必要的管制,实施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

加强石墨出口管理。提高石墨出口企业资质门槛。石墨出口企业必须符合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环保标准等要求。进一步提高石墨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按照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有关政策,在严格控制石墨开采和生产总量的同时,严格控制石墨初级产品出口,有关开采、生产、消费及出口的限制措施应同步实施。

健全税收、价格等调控措施。大幅提高石墨资源税征收标准,抑制资源开采暴利。改革石墨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逐步实现石墨价值和价格的统一。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严格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经济责任。

2、依法开展石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

有关部门应分工负责、协调进行,打击非法开采和超控制指标开采。加快建立规范石墨开采秩序和监管的长效机制。打击违法生产和超计划生产。加强对国家石墨指令性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行为。坚决打击石墨非法出口和走私行为。

3、加快石墨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石墨资源开发整合,严格开发程序。严格控制石墨冶炼总量。积极推进石墨行业兼并重组。支持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石墨行业兼并重组要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兼顾中央、地方和企业利益,妥善处理好不同区域和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石墨资源采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支持企业将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推进技术进步。

4、加强石墨资源储备,大力发展石墨应用产业。

建立石墨战略储备体系。加快石墨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和组织石墨生产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5、建立完善协调机制。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石墨办公室,统筹做好石墨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制定石墨开采、生产、储备、进出口计划等,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牵头做好年度计划实施、行业准入和石墨新材料开发推广等工作。

6、明确责任和分工。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做好相应管理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严格落实问责制。坚决改变重计划、轻落实,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

石墨是不可多得的好矿种,只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多方协同加强行业管理,才能避免石墨行业无序发展,防止“石墨”成为第二个“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