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次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派出第一批地震救援医疗队赶赴青海玉树。医疗队由胃肠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创伤骨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感染科、肾内科、手术麻醉科、感染管理办公室等相关专业的15名临床及护理骨干组成,我负责带队,携带着200余箱价值50余万元的医疗救援物资和药品赶赴灾区。天傍晚,我们抵达玉树机场,不顾高寒缺氧的反应,立即抢卸物资、转运42名重症伤员,12个日日夜夜,我们出色地完成了150余例伤员的疹疗和18例手术………。”

5月21日下午,人民医院多功能厅,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 “我身边的榜样社员”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正在发言的是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姜可伟。一桩桩鲜活事例、一张张现场照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姜可伟率领队员们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不辱使命、不负重望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善于用社员身边的先进典型宣传引导社员,示范激励社员,使社员深切感到榜样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郝纯毅是一个榜样。郝纯毅是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肿瘤医院支社副主委,他以“做人做事做学问”为题,介绍了他从一名普通肿瘤外科医生到肝胆外科医生,再到创建肝胆外科病区并成为该领域学科带头人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在场的人员无不为他那种面对专业转型,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所感佩。

王俊是一个榜样。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的王俊现在是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他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现任国际食管疾病学会(ISDE)亚洲主席,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ICSTS)执行副会长,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Graham Fellow,国际抗癌联盟(UICC)会员,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ICSTS)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等多种国内外学术职务。王俊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我国首先开展并积极倡导肺癌术前的纵隔镜病理分期和规范化治疗,使之与国际接轨,从而显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王俊对我国电视胸腔镜外科和胸部微创外科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中原文化的熏陶、师长们的教悔、团队的帮助、自信的性格、九三学社组织的关心、淡定的生活态度是自己能够有所建树的基石。

山志刚是一个榜样。大家亲切地称呼他“大山”。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称谓,因为无论是人品还是技术,他都如同“大山”一样被同事所信赖和依靠。山志刚是北大医院泌尿外科超声室主任医师。在20余年的泌尿外科疾病疹治工作中,山志刚对患者总是怀有极大的热情,仅去年,他就诊治了9000多人次。不论白天黑夜,也无论刮风下雨,每当有急疹病人时需要处理时,他没有二话,总是堕叫随到。尽管平时病人很多,忙得没有空闲,但遇到年老体弱或远道而来的患者,他经常加班加点,尽可能为病人着想。山志刚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畏权势、关心弱者,对不公正的现象敢于批评、仗义执言。看到他,患者感到放心;与他共事,同事心里感到踏实。

吴明是一个榜样。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吴明,同时担任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主任。近年来,她主持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WTO等的研究课题30余项,并参与了数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项目的研究和政策咨询制定。吴明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以后,积极参与九三学社中央的参政议政工作,以九三学社中央名义向全国政协提交的8件提案为其执笔,其中2件还被同时作为以九三学社中央名义的大会发言,2件入选《全国政协重要提案摘报》。 吴明在承担着繁重的岗位工作的同时,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绩,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她的体会是,把参政议政作为推进本职工作的一个平台。把在本职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选题,通过提案建议形式提出;同时把本职工作作为参政议政的基础,以自己熟悉的公共卫生政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流动和老年人口卫生服务等工作作为切入点,保障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率。

马大龙是一个榜样。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马大龙,现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马大龙组建分子免疫研究室,与同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的多项子课题。2000年,马大龙主持组建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马大龙用医学家的独特视角,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他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中青年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建议》、《关于尽快制定中国控制烟草战略规划的建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老师的马大龙天性的质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他把自己的心和学生们贴在了一起。他教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都挤得满满的。学生们如果有问题到马大龙的办公室请教,马大龙总是先放下手边的事情,耐心与学生交流,而对学生更多的尊重是体现在对他们每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掌握。求真务实、苦练内功是其恪守的原则。 北大基础医学院的九三学社社员陈英玉介绍马大龙时,充满了感动。

韩启德是一个榜样。北大第三医院的李子健讲述了恩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在学术上的成就、他的人格魅力和对自己产生的重要影响。韩启德长期从事肾上腺素受体方面基础研究,在不断深入进行分子水平研究的同时,集中力量解答心血管中同时存在α1—AR三种亚型的功能意义,从α1—AR三种亚型在心血管中的分布与介导的功能、信号转导机制、激动剂作用下的调节、相互间的作用以及病理状态下的改变与发病学意义等五个方面取得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成果,对了解α1—AR亚型共存的功能意义有较大的价值,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很大关注。不懈的奋斗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韩启德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刊物引用1500余次。同时,韩启德得到了各方面的表彰,1990年获卫生部授予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1年获国家人事部与教委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4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0年获得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对学子的严格、宽容、奋斗、责任和爱给李子健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惠及一生。

有一种人格叫伟大,有一种精神叫崇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人们往往习惯于“等价交换”,习惯于付出就要得到回报。“甘于奉献”似乎成了一个落伍的口号,其实,真正的人生价值,应该在奉献中得到升华;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助于社会活力的迸发,但社会同时更需要一种主导力量,需要一种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力量,需要一种抗拒平庸,奋发进取的力量。我们身边的榜样正是这一力量的人格化和具体化。

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7名社员身上集中体现出的责任、自信、乐观、奉献和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生动诠释了我社爱国民主科学光荣传统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九三学社社员的时代风采,必将激励更多的九三学社社员谱写新时代的华采乐章。

九三学社中央副秘书长赵勇、宣传部部长穆建民、组织部副部长唐可立、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周立英,中共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顾芸、统战部部长王军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红松应邀出席座谈会,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委员、各支社委员以及社员代表共40余人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