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关于江苏省开展“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的调研报告


按 语:4月21日至26日,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再次赴江苏进行调研,考察了扬州、常州、淮安、徐州四市“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的开展情况,形成了第二份调研报告。“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已经在全社开展一年,这项活动到底开展得怎样?专家们在活动中都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这项活动究竟有什么意义、取得了什么成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不值得推广?这些问题仅凭空说没有用,关键要看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化肥、农药迅速普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由于化学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也使土壤质量逐年退化,从而影响到蔬菜瓜果乃至粮食的口味、营养。随着高效农业时代的到来,可以预见,土壤地力将由于高负荷的连作运转而被严重削弱,土壤改良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呢?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化腐朽为神奇

仅通过绿色施肥技术,将已经板结的土壤变软,使北京通州一果园31岁的桃树“返老还童”,树皮从皲裂变成光滑——这可不是护肤品广告,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室主任董元华教授就有这种“点石成金”的本事。

董元华教授是在江苏省开展“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中涌现来的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仲元(北京)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支持下联合研发了以生态系统调控为核心的“调生健植控病”绿色施肥技术体系项目。该项目针对国内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和农药、土壤严重退化、连作障碍频发、农产品品质显著下降、产量和效益明显降低等问题而研发,集增产、节肥、节药、安全、优质、高效、环保、改土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营养调控方式,不用有毒有害化学药剂,仅通过优化的肥料配方与专用土壤营养调理剂和营养型植物健康调理剂组合施用技术,调节植物的健康状况与土壤生物种群变化,能有效调节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与生态系统健康,显著提高农作物抗逆性与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并有效克服连作障碍的难题,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提供经济实用的保障。

我们在徐州丰县宋楼镇考察苹果绿色施肥科技示范园时,园区负责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无比真诚地说:“董教授真是雪中送炭!”“董教授的技术了不起!”该园区的400亩观光栽培区,因为这些年急功近利的连作生产,土壤元素流失很快,果蔬品质严重退化,产量和效果明显降低。在九三学社江苏省开展的“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中,通过社江苏省委、社徐州市委的牵线搭桥,董元华教授来到这里,既为果农开讲座,将绿色施肥技术“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新奇方法讲给果农听,又到田间地头亲自施肥用药,一年不到就取得了显效,使果蔬口感、品质和产量大幅提高,病虫害相对较少,市场价格翻番,既为老百姓生产了名符其实的绿色食物,又帮助园区避免了危机。

董教授不做花里胡哨的吹嘘,说服大家的方法是“眼见为实”。他不会一次性将全园的果树都施治了,而是做“对比行”,通过比较让人信服。园区负责人欣喜地向我们介绍:“看,这是董教授调过的苹果树,叶子的展开度比旁边这行传统种植的果树要大,叶子大了光合作用就强。你摸,叶子更厚,叶面光泽也更亮。这些果树才喷了一次药,一年要喷八次!”董教授表示,通过调理,一年中慢慢提高坐果率、内容、糖分比,使苹果口味好、产量大,等到收获时节,对比一下两行果实的品质,这比说什么都管用。而且,等到明年秋天调完土壤,保守估计能减少三分之一的农药用量。果园负责人诚挚地拉着董教授的手,邀他在五月中旬果实膨胀期一定要亲自过来施治。

除了丰县果园,董教授在社江苏省委“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中的技术帮扶点还有常州笙绿农业科技园、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等。在常州笙绿农业科技园,董教授让已经荒废的土地起死回生,施用了他技术的实验田与未使用该技术的田地相比,青菜品质、产量、口感、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不久前,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常州笙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向江苏省科技厅申报了“大棚土壤连作障碍快速修复的健康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课题,通过社徐州市委和董教授的帮助,这个2008年才起步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前景看好。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通过使用该项技术改良土壤,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牛奶质量。此外,在九三学社的帮助下,该公司取得了农业部“农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项目支持,牛粪施肥,环保节能,安全生态。

目前,江苏省外不少省市都有董教授的试验田,其中时间最长的是7年,获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的好评。他表示要继续做下去,使这项技术惠及更多农民群众。他说,短期内调节的结果好固然好,但他想想看10年20年后的效果。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是董教授不懈的追求。

不只看眼前,要做长线,力求全面推广

作为把“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开展的风生水起的江苏省委员会,在活动铺开后也遇到过市级基层组织“不知从何下手”的瓶颈问题。对此,社江苏省委非常重视,2009年10月,社省委秘书长王献民率领全省13个市的专职副主委(秘书长)赴葫芦岛、烟台两地考察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通过考察,大家对该技术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有了更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此项技术将对改变农民种植方式、增产增效、富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并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考察结束后,各市委会随即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情况,拿出推广计划,在江苏各地大力推广“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的应用。

除了“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在活动中被九三专家有效推广并深受地方群众欢迎的还有常州卡特新能源“生物柴油”项目、盱眙县龙虾产业规模养殖技术扶持项目、无锡“太湖一号青虾”工程、淮安“无公害袋栽食用菌栽培示范与推广”项目、南京江宁板鸭无公害肉鸭养殖技术等。

“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在全社开展以来,江苏省一直十分活跃,并且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省的活动之所以搞得有声有色,是因为贴近实际找对了技术项目,并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真正让企业、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试想一个活动的开展,能使农业产业增值增效、农民增收,口碑必然良好,也必然会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欢迎和重视,继续开展活动必然能够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调研组所到之处,地方政府对九三学社开展的这项活动无不给予较高的评价,并希望九三学社能把这一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能为地方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从而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一个技术,一项活动,不仅搞活了受惠地区的农业经济,也让九三学社地方组织充满了活力。在寻找专家、技术的过程中,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基层社组织、省直专家委员会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九三社员与当地组织的联系更密切了,九三机关干部对地方社员的专业技能更加了解了,这些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组织认同感。正如社常州市委的专职副主委俞申所说:“最初我们不知道怎么干,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建立了九三学社工作站以后,专家的技术见到实效,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我们也觉得有面子,所以越干越带劲儿。现在我们是生怕落在其他市的后面。”就这样,在“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的活动中,九三学社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基层组织有了活力,组织凝聚力也增强了。(陈旭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