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关于老有所养和学有所教的对话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院长赵长胜全国“两会”期间做客腾讯,与主持人和网友讨论教育、养老保险问题。他认为,几千年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影响了现代养老问题,虽然养儿防老并不过时,但是已经与现在的时代背景不相符了。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他认为,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对大学生要有宽容的态度,不能求全责备。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亲爱的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腾讯新闻频道两会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芬芬,接下来与大家对话的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院长赵长胜,欢迎您。

赵长胜: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到腾讯来做访谈。

主持人:赵代表已经是第二次来到直播间了,去年和我们众多网民对话的主题是研究生教育,觉得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应取消。

赵长胜:去年的想法就是取消入学考试,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

主持人:今年有没有提出来?

赵长胜:今年开会的时候我也提到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果坚持全国统考,大学教育还在应试教育,所以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其他校长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主持人:去年您是以建议的形式还是议案的形式,有没有回复?

赵长胜:建议,有回复。但是还在研究之中。

主持人:您是教育界的代表,虽然教育话题也占了其中一部分,但是也非常关心民生问题,您今年提到的有一条是关于全民养老法的制定。

赵长胜:政府工作报告上讲,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也都讲,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最重要的应该关注一个人的两头,两头就是从孩童出生到工作期间,这属于他的教育阶段,这是全民都很关注的问题。政府也很关注。另外一头就是人到退休以后,养老这块,政府也要关注,社会也要关注。这块应该是问题很多的。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对于养老这方面的关注很不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养儿防老并不过时但已经不够了

赵长胜: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几千年形成家庭养老这样的模式,以子女孝敬父母,由子女照顾父母的养老模式。这个养老模式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有的时候是不够了。过去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以孝为先,也是道德的约束和政府的号召,也是文化上养成的习惯。孝道这是中国独有的,在西方国家是不存在孝道的。到现在来说,应该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主持人:您的提法是不是要打破养儿防老的提法。

赵长胜:不是。养儿防老应该说没有过时,永远不应该过时,孝道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百善孝为先。子女对父母赡养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我们国家宪法上有规定的。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过去这样一种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小农经济时代背景的。

主持人:现在时代背景变化了,我们对于养老的模式也应该改变。

赵长胜:小农经济都是一家一户,我有一块地,作为父母老了,把地传承给儿子,儿子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大生产,比如说我是东北人,我要到江苏工作,老人愿意不愿意跟你到江苏去,这就牵扯到忠孝不能两全的问题。另外上亿农民工进城打工,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个人的需要,但是人老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如果社会和政府不来管,如果还是靠子女孝心去管,有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虽然孝,但是出外打工今天在这儿,明天跑到那儿去打工,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跑那个城市打工,不可能带着老人,这样老人的养老就出问题了。在大生产的背景下,在人员大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政府和社会不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就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

主持人:全民养老由谁来埋单,如果由政府的话,会不会加重政府负担,因为现在老龄化已经是一种趋势了。

政府应该为养老提供服务

赵长胜: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长期调研,也需要政府去思考这个问题,大家也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谁来埋单?我想还是自己儿女,家庭应该负责大部分的埋单,但是政府要起什么作用呢?要起提供服务的作用。

主持人:提供哪些服务呢?

赵长胜:政府提供的服务,比如家庭子女不在,政府应该有一种制度来保证这些老人能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如果老人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话,政府和社会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在负起这个责任的时候,政府提供服务,社会提供一些服务,这个服务可能是有偿服务。比如说我需要一种养老资源,我要拿出钱来购买养老资源,如果我没有钱,由子女来购买养老资源。实际上现在很多的时候我认为还不是一个资金上的问题,很多问题有的是资金问题。在政府正在扩大养老面,就是养老金的面,扩大到农村,以后农村也要实行这种基本养老保险。

主持人:除了资金还有什么问题?

赵长胜:这只是解决了资金问题。我到老了有吃的,但是在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安抚这些由谁来做,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如果社会提供这样的服务,比如建立老年社区,老年人自己可以交一些朋友,可以有很多人一起聊聊天、玩一玩,或者是做一些大家比较高兴的事情。这样的话,精神上就得到了安慰。在生活照料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采用一些办法。老年人有身体好的,也有身体差的,有60多岁的老人,还有80多岁的老人,如果要是有人组织的话,可以有序地组织身体好的,岁数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个可以做一个记录,比如说我帮助了你,帮助了另外一些人,这个都要有纪录,等我需要的时候,政府和社会必须提供给我同样的帮助。

主持人:互帮互助。

赵长胜:但是这些都需要有人组织,这里的事情非常多,非常复杂。所以我想鉴于这样的问题,绝对不是说采用一种政府号召或者是用一种道德约束的问题,这需要有一种法律约束。

建议政府出台养老保险法

主持人:必须要通过法律来规范吗?

赵长胜:对的。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法律就是一种办法,就是一种具体合理的办法。通过这样一个办法,政府应该起什么作用?儿女应该起什么作用?社会应该怎么样来做?大家都按照这个办法去做,通过实践以后,如果这个办法需要补充还可以修改这个法律。这样的话,把养老纳入法律轨道。现在光凭道德标准来约束,子女必须得养父母是不够的。应该用法律、道德两方面一起约束。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头几年有一个统计,说是有1亿5千万老人,现在数量越来越多。比如10年以后,我们到60岁以后,那时候的老年人就更多了,解放以后人口大量增长,这些人到退休的时候,老年人就更多了。而且我们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如果靠独生子女解决养老,负担太重了。一对夫妻要养四个老人,而且有的时候还不仅仅是四个,因为现在的寿命又长,可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在,这样都需要照顾,都需要子女来照顾,他是应该照顾的,但是如果他的工作和老人不在一个城市,不在一起的话,他也不可能走到哪把这些老人都带到哪,他即使想带到哪去也不太可能,因为老人有一个习惯的问题。老人都喜欢叶落归根,都想在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生活,不想跟子女今天到这儿去,明天到那儿去。养老的社会化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主持人:用法律来规范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把民生很多方面的话题都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会不会造成国家的法律过多,最终实施起来有困难?

赵长胜:我觉得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依法治国,法制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由法律来约束,这种法律应该属于民法。要多建立和民生相关的法律,虽然我没有听到别人讲,要建立全民养生法的问题,但是也都建议人大多制定和民生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教育投入法,现在有教育法,教育法规定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教育投入方面没有太具体的规定,各级政府应该在教育投入多少没有具体规定,这样就会很随意,像养老的问题也是,如果哪个地区、哪个城市或者是哪个农村,领导重视这个问题,可能就做得很好,如果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就做得不好,如果用法律约束起来,你就都得按照这个法律去做,不做就违法了,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必须做的。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服务?社会应该提供什么服务?子女应该提供什么服务?老人之间应该怎么样去做?这些问题用法律条文来规定下来,我看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规定人人有这个责任,人人有这个义务去享受,也有义务去帮助别的老人,互帮互助。

赵长胜:但是这些东西需要组织,需要法律来规范。

主持人:目前的情况,很多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差异问题,可能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再者就是,这个法律的实施或者是法律的出台,如何兼顾到他们的公平利益。

赵长胜:这个事情需要继续调研。社会不可能人人都享受相同的,完全平等的待遇。咱们国家毕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共产主义阶段,不可能到老了也是每个人都享受相同的待遇。现在不可能这样来要求,中央领导人退休了,和我们退休了肯定不会享受同一个待遇。这就需要你个人从购买养老资源这方面解决,你购买得多,就享受得多,购买得少就享受得少,另外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保证,要保证这些老人都能有饭吃,都能够有病能看,都能够生活愉快,比如在养老社区我买一个150平方米的房子,我的儿女来了要住,但是有的老人就买一间房,我们夫妻两人有一张单人床就可以了。应该说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根据子女的经济实力来购买资源。但是最基本的东西要保证,政府对民生问题也是,要考虑最困难的群众,最贫困的群众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最基本要求。老板非常的有钱,与没钱的农民比,差异太大。

网友:赵代表您好,对于县级市一些中小企业打工者来说,怎么实现养老问题,因为中小企业一般对福利待遇都不太重视。

赵长胜:劳动法已经规定了,不管是雇工多长时间都需要上三险,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今天在这个地方打工,明天到另外一个地方打工,这个三险怎么享受?

主持人:打工者也不是固定的,也许还会失业,养老保险就没有办法保证了。

赵长胜:现在计算机系统这么发达,完全可以全国联保,政府应该认真调研、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确实农民工问题很难办,上了养老保险白上。

主持人:要保证工作变换比较多的养老保障问题。这里有位网友提问说,现阶段农民养老问题有政策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没有提及。

赵长胜:这个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上不可能把政策讲得那么清楚,只是在这方面努力去做。这方面的养老问题也应该是养老法里面有所规定的,我建议养老法里有所规定,具体政策我也不太清楚。农村的养老方面的具体政策我不太清楚。

主持人:您的建议是希望建立一部新法,就是全民养生法,不希望在养老法本身的法律当中进行修改?

赵长胜:原来没有这样的养老法,我们只有一个老年人权利保障法,这样的法律规定了一些养老的问题,但是不够明确、不够细致。比如说农民工问题,农民的问题,下岗以后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没有规定,而且现在这些养老问题,仅仅谈到一个经济问题,还没有谈生活照料、精神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还是刚刚起步,保证大家有基本的经济来源。

赵长胜:只能说有饭吃,生活的照料问题是养老最大的问题。

主持人:网友问,如果打工者由于各种原因失业了,养老保险怎么延续,企业肯定不会负担这些费用的。

赵长胜:失业肯定不会了,这些问题国家应该有政策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制定全民养生法对这些失业人员、无业人员怎么样来购买养老保险的问题,不管是失业还是在职应该在这方面都有所规定。你在职的比如说自己拿多少,单位拿多少,等你失业的时候,自己拿多少,国家给你补助多少。全民养老国家要付出一定的责任,不然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你个人不付也不可能,不可能说我失业了就什么都不负担了,由国家来包养我,这样不利于再就业。现在一些福利性国家都有一批这样的人,什么都不做,拿着国家的基本最低生活保障到处旅游。

主持人:以后我们也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各项福利政策一普及了,我们的人民也像外国人一样,拿着最低的生活保障四处去旅游,这也是体现国家发展很好的展现。

赵长胜: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我想不太可能达到这一点。我估计10年20年内是达不到的,需要大家努力工作,不需要我本来可以工作,比如说我干了这个工作干不了,但是还可以干其他的工作,你说我上不了课,当不了教授,我还可以去打扫卫生,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政府现在在尽量地安排人员就业问题,不能说我能干也不想干,等着政府救济。

主持人:网友说,赵代表您好,请问高校逼我们办理就业假合同怎么办?

赵长胜:这方面是不应该的,具体的情况我没有碰到过。因为我没有听到我们学校有叫大家办就业假合同的问题。但是都是希望学生能够赶紧就业,有业就就业,而且是先就业后择业。我们跟学生都讲,你们现在学了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实践,不管赚钱多少,条件好与坏,可以先就业,就业之后在单位实践一段时间,如果有更好的地方可以跳槽,可以走,这个是我们鼓励的,但是没有说叫学生办假合同。

主持人:网友说,大中企业做得好一点,中小城市的企业还有待加强制约管理,企业就不提供福利待遇,政府也不制约,不给予处罚的手段,这对打工者是不公平的。

赵长胜:确实是不公平的,我想制定全民养老法,也是有这样的初衷。政府一定要有一部法律来约束这些问题、规范这些问题。人人享受养老,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主持人:网友说,政府如何对不负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监控。

赵长胜:这个很容易监控的,现在的信息发展这么快,在网络时代想监控还是很容易的,这个就需要政府负起责任来,企业不给员工上养老保险,员工自己也要维护这个权利,向政府提出来,向法院提出来,他可以仲裁,必须的情况下是要上保险的,劳动法上有这个规定,原来没有实行,现在雇一个保姆都得上养老保险。只要你用人就得上养老保险,这是新劳动法规定的,这个问题应该逐渐可以解决了。

主持人:今天除了有关于全民养生法建议的提议以外,您还关注哪些方面的话题?

赵长胜:我关注的话题也比较多,都是涉及到民生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医疗。

主持人:教育一直是近年来一个热点话题。

赵长胜:应该说教育方面政府投入很多。

主持人:您给盘点一下,哪些方面已经有明显改善了,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赵长胜: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学生上学不用交学费了,不用交书本费,困难的家庭住宿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这些是前五年人大大会大家都提,政府也都在改,现在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城市也是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义务教育这块我们这五年迈了很大一步。从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现在有所提高,但是这方面的投入不够。

主持人:今年的教育资金已经增加投入486亿元?

教育投资一平均没多少了

赵长胜:是的。但是增加的额度和全国学生的人数一分摊就没有多少了。

主持人:增加教育投入是今年代表提出来的建议吗?

赵长胜:建议和议案都有。原来国家提出教育投入占GDP的4%,但是一直都没有达到。

主持人:目前占到GDP的多少?

赵长胜:3.2%左右。这也是我开会听别人的,具体的数字我不太清楚。从中央这块的教育投入我算了一下是2.3%。因为地方还有投入,地方投入我就说不清楚了。但是总的来说,大约是3.2%左右,还差了0.8%,这个量也不少,咱们国家是24万亿乘以0.8%,也是不小的数字,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投入都远远高于这个。

主持人: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全民办教育,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让一些民营、其他的个体都能有机会举办一些教育机构,让每一个民众都有机会接受均等的教育,您对这个怎么看?

为教育而办教育 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赵长胜:应该有这样的政策,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企业家来办教育,民营企业家来这儿投入,他投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要搞清楚,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真的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我就是赚钱了,我拿出来,搞教育。这个应该鼓励的,如果我办教育是为了盈利,我想这个不能鼓励。

主持人: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赵长胜:我参加过一些调研,有一些民办教育,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样的教育我认为不应该的,有的地方,甚至把中小学都卖了,卖给了一个企业,企业就要收费,中小学生要收多少多少钱,政府不投入了,使得这些孩子没有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不合法、不合理的。国外有一些企业家,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香港一些人士,来大陆投资教育,他们都没有这些目的,都是拿出钱来给你的,就是做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比如说某某奖学金,他什么都没有,就是公益事业,我赚钱了,把钱拿出来给孩子们服务,给教育服务,我觉得这样的越多越好,但是以盈利为目的就不合适了,教育绝对不要把它商品化。但是有一点,可以不可以研究?比如说像有一些家里面有钱,子女上学成绩差一点,我给你这个学校捐多少钱,我孩子就可以在这儿念书,这个政府可不可以放开一点口子,我觉得是应该研究的问题。 比如说,在名额以外的,他的子女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拿了很多的钱,他的子女可以不可以上?

主持人:就是名额以外的生源,可以不可以通过捐助学校的方式进入学校。

有钱人捐钱可让其子女进校就读 弥补教育经费不足

赵长胜:这个不是太平等的意思,但是有一个问题,现在把很多这样有钱的人,我们没有收,结果把他们推到了国外去,有很多人跑到东南亚去上大学,一年拿几十万,都捐给了其他国家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教育经费不足,弥补一下教育经费不足,这个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我不能下这个结论,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研究一下的。

主持人:目前看来这个问题是大家并不主张的想法,但您觉得在这个背后是可以研究的,可以对于教育费用的增加,对于每个国民在国内接受均等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措施。

赵长胜:对啊,有一些中产阶级,家里的钱并不多,赚了一年十万二十万,赚了很多年,让孩子去了国外念书,如果他真的是考到国外大学也可以,但是有的学校是拿钱就可以上,这样的话,何必不把钱留在国内。

主持人:就是放低门槛,宽进严出。大家知道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的一些进展也知道,但是对于孩子学什么东西也成了大家热点的话题,比如“京剧进校园”,引起了网上很多各方的观点,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长胜:我觉得作为选修课进入校园也没有什么关系,有人爱好可以去学,但是不能什么事情走强制进校园,非得设一门课,学京剧,不学就不可以,这就有问题了,我不喜欢为什么要学啊,我又不是这个专业。不管是哪个剧种,京剧也好,地方戏也好,其他的知识也好,我看都可以进校园,只要是健康合法的,都可以进校园,只不过不要强制学生去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比如说京剧到我们学校来了,我们学校有20、30个学生想学,在其他课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是可以学的,但是不能说必须得学,这样的话就不可以了,什么都想进课堂,我们的专业课就没有学的时间了。

主持人:对于大学生目前的教育体制,大家也提出了很多的观点,比如说希望教育界应该改革,大学生应该学习国外的大学教育的模式。您对此怎么看?

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赵长胜:改革是需要的,但是如何改这需要研究,是不是必须照搬外国的模式是需要研究的,不能照搬,肯定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现在的大学教育非议的方面比较多,有的说大学教育不实用,但是想一想,我们国家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这些都是不能否定的,而且现在一年招收的数量这么多,我们从精英教育过渡到现在这样一种模式,大学虽然没有达到全民教育,但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了,像江苏已经到了37%,毛入学率达到了37%,全国达到了20%几,这样的入学率培养的学生也不能完全和精英教育的时候同样看待,精英教育,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全国招20万人,全国当时考上1千多万,因为10年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才招20万人,现在的研究生就招了40多万,现在再要求,现在的大学四年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得像原来那么高的质量,这是不太现实的。现在投入教育经费的话,应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应该提高实践能力。资金投入要少的话,书本知识就多一些。因为老师上课讲没有去做,书本上掌握一些但是到实践上就有一些影响。另外对大学生也不能说我出来就什么都会干,肯定还有一个过程。他到社会上肯定有一个实践过程,所以大家要抱着宽容态度,不能求全责备,到社会上什么都会。

主持人:谢谢赵代表作客我们今天的访谈,也感谢网民的参与,我们的今天的话题是兼顾的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全民养生法建议的提议,一方面就是网民关注的教育方面的话题,也是您的专长,您也是就这个比较热点的话题作了您的观点阐述,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