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玉树这三天:惊心动魄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赴玉树灾区救援行动纪实之二


4月16日清晨,忙碌了一夜的同志们早早来到社省委机关,大家兵分几路,把连夜准备的药品、食品、氧气、矿泉水、水果、蔬菜等运到了新宁广场。

广场上车水马龙。从批发市场提出的白菜、萝卜、甘蓝、黄瓜、洋芋等蔬菜装满了两辆货车。车身上“九三学社 情系灾区”、“九三学社青海省委、西宁市委援助玉树灾区救援队”的大字条幅在阳光映衬下格外醒目,引得许多行人驻足观看,目光中带着几多赞许。

一切准备就绪。在范增成副主委带领下,救援队一行8人带着全省1千多九三社员的心愿赶赴灾区。

西宁到玉树8百余公里,其中大部分路段是山路,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许多地方还是尘土飞扬的沙石路,行进很困难。翻过日月山,车队进入蜿蜒崎岖的藏区、不时看见路旁有救援的车辆翻到路基下面,吓得人心惊肉跳,而成百上千的救援车辆仍然坚毅地在沙石中前行,情景蔚为壮观。

下午5点后,车队行过三塔拉,进入三江源地区,车上的海拔表已经指向了4400米,车外的温度也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太冷了,救援队一辆货车的水箱被冻坏,救援队所有人只能在寒冷中焦急地等待师傅们抢修。

夜幕下的青藏高原显露出了冰冷与狰狞,本来就狭窄的山路也变得越发朦胧。黑暗、寒冷、困倦,恐惧,挑战着每个人的神经。有不少救援车辆已经停靠在路边,打算等天亮后再走。因为再往前就要经过海拔4824米的巴颜克拉山口,而此时,长途驾驶的司机师傅们身体和视觉也已经非常疲劳。但是想到灾区群众正在遭受的磨难,大家一致决定:继续前行,要用最短的时间把物品送到灾民手中!

长途的跋涉,恶劣的路况挑战着驾驶员的极限。杜海忠师傅实在困极了,就抓起擦玻璃的毛巾浇上矿泉水往脸上抹;小陈师傅治困的办法更残酷,别人在车上都紧紧裹着羽绒衣和棉服,他却脱得只剩下衬衫。他说,只要冻着,我就不困。

17日早上8点左右,我们进入玉树地震灾区,此时,大家看到了一个惨不忍睹的结古镇:曾经是庄严神圣的玛尼石堆变成一片瓦砾;镇上到处都是倒塌的建筑废墟;无助的藏民们在临时帐篷外点起堆堆篝火……

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车队已经在镇外的公路上排起了几公里的长队,首尾看不到头;远处,一辆接一辆的救援车还在源源不断地开来。结古镇是这次地震的震中地区,此时,这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小镇显然已经应接不暇。

九三学社救援车开进学校

看着两大车瓜果蔬菜和绵延的汽车长队,大家心急如焚。副主委范增成带领几个人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设在玉树军分区大院里的临时抗灾指挥部。州各个厅局和政府机构的主管领导们此时在临时搭建的十几个帐篷被前来救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玉树州布尕副州长听说九三学社拉来了灾区紧缺的蔬菜,马上和教育局宁保副局长等紧急研究,决定把这些蔬菜分发到学生最集中的寄宿制学校去。

下午2点左右, 12吨蔬菜水果开进结古镇新寨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州民族二中。范增成、姜仲、常月宁、张进兴、闫醒春等跳上货车开始卸车,一麻袋洋芋、萝卜和白菜都有几十斤重,大家手拉肩扛,全然忘记了一天一夜的劳累。

九三学社援助结古镇9年寄宿制学校蔬菜正在卸车

宁保局长和各校校长们望着操场上成堆的新鲜果蔬心情很激动,他们久久握着救援队同志的手,感谢九三学社给地震灾区贫困牧民家庭的孩子们送来的温暖和爱心。

玉树州布副州长、教育局宁副局长向范增成副主委了解九三学社捐助情况

有不少人在帮着卸车。一打听,才知道是支教老师和志愿者,来自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看得出他们神情很疲惫,嘴唇皴裂,又饥又渴。可卸完车后,他们却无声无息地悄然离开,都没有来得及听到一句感谢的话语。

大灾面前,多么可敬可爱的年轻人!

一个女孩双手捧着刚领到的一盒方便面,小心翼翼地摩挲了很久;有两个女教师羞涩地询问能否把落在车底下的菜叶捡走,当装满了一塑料袋菜叶时,她们的嘴角和眼角上都写满了感激;学校门口恭敬地站着两个背着孩子的藏族阿妈,双手合十,一遍遍地鞠躬,望着救援车虔诚念叨着六字真言;在孤儿院,孩子们仰着脏兮兮的小脸,对着诱人的鸭梨咧开了干裂的嘴唇……

大家看到了,听到了,眼角湿润了,心里宽慰了。三天来的奔波,值得!

救援现场

结古镇的一处处废墟上,解放军和志愿者们在瓦砾堆里全力搜寻着幸存者,更多的人排起长长的队伍,把砖头石块一块块搬离现场;公路上一辆面包车掉下路基,7、8个素不相识的藏族汉子用绳子把面包车套在自己的车上,又在后面用力推,拉出这辆面包车后,他们没说一句话便离开了现场。

危难关头,多么可敬的藏族兄弟!

感动人的一幕也发生在救援队里。常月宁的二哥地震当天就随总工会赶赴灾区,几天没消息,家中非常挂念。没想到在结古镇的救灾现场他俩竟相遇了。兄弟俩没有太多的话语,紧握着双手互道珍重后,又各自回到自己的队伍里。

17日下午5点,救援队带着对玉树灾区人民的依依不舍的深情离开了结古镇。晚上11点多,车队开到海拔4400米的玛多县。围坐在小餐馆的火炉前,大家才感觉出饥肠辘辘。从清晨大家啃了几口干硬的馍馍后,一直到晚上竟然忘了吃饭,尽管车上带了火腿肠和方便面。现在最想做的是睡觉,还没等饭菜端上来,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

此时累了一天一夜的救援队似乎刚刚感觉到高原反应。常月宁、张进兴两个壮汉反映最强烈,头晕、恶心心动过速不得不吸上氧气;忙活了一天的赫艳玲突然感到眼前漆黑,咕咚一声撞到了墙上。

返回西宁的路上,成百上千的救援车队轰鸣着在滚滚沙尘中向玉树奔驰而去。此时,车上的的同志们根据在救灾行动中的实际感受,争相提出了有关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的许多建议。

救灾行动在继续。(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