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盲目采挖,野生甘草资源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比50年代减少60%,麝香减少70%,天麻、黄芪、麻黄等近百种野生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人参、霍山石斛等目前已很难找到。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但是由于人们中药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野生中药资源进行了长期盲目的采挖,导致资源迅速减少,有些品种甚至濒临灭绝。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介绍,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收载了398种濒危植物,有168种为药用植物,所占比例超过42%,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形势极为严峻。国家高度重视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法规保护濒危野生中药资源,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市场经济发展,中药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仍面临巨大挑战。
史大卓委员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第三次普查距现在已二十多年。随着中药产业发展,我国中药资源的蕴藏量及主产区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急需对野生、濒危及栽培中药资源现状进行普查,建立中药资源的动态监测体系,全面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现状,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对此,史大卓委员建议:尽快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全面了解中药资源现状。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以市场为导向,对中药资源进行有计划的采挖、修复和引种驯化。此外。要因地制宜加强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
史大卓委员强调: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及时、全面地掌握中药资源的基本状况,了解其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合理地开发和保护中药资源,是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