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力争将川西北地区纳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的建议”重点提案联合督办会在成都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和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率有关负责同志出席督办会,并对这一重点提案与四川省政协进行联合督办。国家、省、市(州)三级近20个相关部门就办理情况进行共同探讨和推进。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出席督办会,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黄润秋主持会议,并代表提案方作情况说明。
川西北高原地区与青海“三江源保护区”毗邻,是长江、黄河重要源头和主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也是“中华水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态地位、政治地位与青海三江源同等重要。九三学社四川省委长期关注四川生态建设,尤其是川西北高原生态保护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赴甘孜、阿坝等地调研。调研发现,由于受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湿地退化、草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情况日益严重,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现状令人堪忧。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及时向九三学社中央反映这一问题,提出《力争将川西北地区纳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建议》提案,该提案被列为2012年省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
王志珍在督办会上指出,川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更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其生态保护问题关系重大。要着重明确生态保护的战略定位,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要走出“先破坏、再恢复,边治理、边破坏”的困境,必须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脆弱的川西北地区来说,可通过加快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规模,在适当区域适度发展循环工业、旅游业等环保产业和替代产业,促进生态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同时,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王志珍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手段处理好生态保护中的技术难题。川西北高原地处高寒地带,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对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攻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防沙治沙、湿地恢复、鼠害治理,加快推进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要着力构建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生态保护中的职责与关系,探讨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生态保护方式,借鉴“协议保护”模式,建立一种政府宏观统筹、原住民发挥主体作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同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奖励和补贴标准,扩大退牧还草的实施范围,逐步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要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争取尽快将川西北地区纳入 “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川西北高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会上,四川省政府副省长刘捷介绍了提案办理及川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情况,阿坝州政府和省级相关厅局领导作补充发言,九三学社川西北课题调研组的五位专家代表就川西北地区生态修复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沈光明代表提案单位对提案办理情况表示满意。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郭悦、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刘树苹、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副主任王夏晖对相关提案在各部委的办理情况给予了介绍和答复,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发表了指导性意见。省政协副主席解洪及省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环保厅、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核工业地质局、水利厅、阿坝州政协主席、省政协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督办会。(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