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瑜:灾区急需规划人才支援盼望灾区造血功能项目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王瑜说,灾区急需规划人才支援盼望灾区造血功能项目。

王渝说,5•12特大地震令世界震惊,也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绵阳市是这次地震灾害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之一,震中在汶川,灾情最重在绵阳。地震发生之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都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先后有锦涛总书记、邦国委员长、家宝总理、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绵阳灾区视察指导和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家宝总理更是在一个月之内四次亲临绵阳,视察指挥。中央和国家各部委、解放军、武警、公安以及全国各地人民、海内外同胞、国际社会都源源不断地支援和帮助灾区抢险救人,迅速汇聚成了抗击灾害的巨大力量以及爱的潮流,给予灾区的干部群众极大鼓舞与百倍信心,这里也包括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他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九三学社中央也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了100多万的急救药品迅速援助灾区,韩启德副委员长亲自组织、调运这批药品。另外,我们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各个方面的支持、关心、帮助。我记得在九州体育馆,最高峰的时候有接近4万人涌入,在安置压力非常巨大的情况下,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物资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来,给我们有力支援,令我们感动。

王渝说,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进入灾区,不怕牺牲,不怕余震带来的危险,奋力救人,这些场面一幕一幕,非常感人。当地干部群众顽强、奋勇、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确实非常感人。我们的很多干部在地震发生以后连续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很多同志家里的亲人已经失去了,但是他们忍着悲痛仍然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特别是在群众安置过程中,很多同志受了伤都不下火线,坚守在岗位上。举一个例子,地震发生以后,绵阳城区有近70万人自觉自愿地搭上自己的帐篷,搭一个非常简单的遮风避雨的地方,没有向政府提出一点意见,没有一句抱怨和指责,默默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要伸出手来帮助其他重灾区受困群众,对中共党委、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很多群众体现出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当时我在北川中学与四川省张副省长在现场指挥抢救,遇到一对北川受灾夫妇。他们从废墟里面爬出来之后,捡到了14万块钱现金,主动交到指挥部来。还有很多默默无闻地在抗震救灾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王渝说,5•12地震给绵阳造成了巨大损失,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受灾面之广、救灾难度之大、群众安置任务之繁重,以及次生灾害之严峻,都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是受灾范围极其广泛,绵阳全市9个县市区,521.7万人受灾,其中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四县市损失尤为惨重。二是人员伤亡极其惨重,全市因灾遇难达到21963人,失踪7795人,受伤174033人。三是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给灾后重建,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重建的项目资金投入巨大。据初步统计,全市倒塌的房屋有7505.8万平方米。基本无法再使用的严重受损房屋达到了12798万平方米,有近百万人无家可归,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和许多乡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市损毁的公路、道路6199公里,桥梁1494座,损毁的水库686座,电站681座,损毁学校1398所,校舍面积损害达到了647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广播电视台站、光缆、旅游景区、酒店等等都遭到了重创,全市受灾企业达到了2410户,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72多万亩,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978.4亿元。四是抢险救灾工作极其困难。绵阳的几个重灾区多处于高山峡谷地带,泥石流、滑坡等阻断了道路,通讯联络中断。这次灾害也充分显示出道路交通和通讯系统的脆弱,使灾情的掌握、指挥调度极不顺畅,救援车辆和大型设备无法及时进入重灾区。受伤人员和受灾群众的数量也非常庞大,同时又非常分散,也给抢救、运送伤员,运送救灾物资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部分偏远山区、乡镇、村只能靠空投解决救灾物资。而且现在正值汛期和高温天气,遇难者遗体的处理、畜禽尸体的处理难度也非常大,卫生防疫工作也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五是次生灾害的威胁极其严峻复杂。全市境内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就多达55个,其中极高危、高危和中危的堰塞湖达到13个,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仅按1/3溃坝排险就需要疏散群众达22万人。现在仍还有一些小型堰塞湖正在加紧处理之中。因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也很多,仅北川县城内地质灾害点就多达836处,有112个村所在山体出现了大裂缝,如遇持续强降雨和余震影响,极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崩塌及泥石流。有些乡镇村组根本找不到一块安全稳定的地块来安置群众,包括北川新县城,也只能异地选址重建。

王渝说,这次地震给灾后重建也带来了很大困难,从前期工作的情况来看,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安置好群众,尽快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但也确实存在着困难和问题。首先,受灾群众的安置困难巨大,任务十分繁重。除次生地震灾害给群众返乡、重建家园带来困难以外,不少村组不得不考虑异地安置。另外,承包地如何解决,也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失去耕地、林地和从业基本条件的大批受灾群众未来长期的生活来源如何解决?失去亲人和因家庭成员致残、致伤失去了劳动能力的家庭,因灾致贫的情况也比较严重。3个月的临时救助政策到期以后,以后的政策如何制定,也是灾区老百姓所期盼解决的。对已经倒塌的房屋现在已经有明确的重建政策,中央给每户1万元的补助,地方再拿出1万块钱,合计两万块钱的建房补贴。但是对于大量外表看起来还很好,但是“内伤”非常严重的尚未倒塌房屋,很多房子已经不可能再使用了,像这些需要加固的“危房”,如何补贴?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明确。再加上如何鉴定危房和怎样加固使用,也比较困难。再有受伤出院群众的康复问题,现在有大批的伤员,大部分是致残人员,陆续返回家园,这批人的安置问题、康复问题、今后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等等,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第二,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政策配套完善问题。灾后国务院及时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而且安排了一省一县对口支援,对灾区的恢复重建、重建家园都有极大推动作用,也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但是目前在政策方面还存在着配套不完善、亟待形成体系的问题。比如有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各地在把握上也需要统一标准,以及统一方式方法的问题,避免互相攀比、引起新的矛盾。有些政策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比如遇难者的抚恤金。另外,对恢复重建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也应该加紧研究制定。

王渝说,我来之前也邀请了一部分北川重灾区的乡镇干部以及受灾群众座谈了一下,就所想、所见、所闻以及了解到的情况,大家也提了这样一些问题,对恢复重建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的统筹协调,力推各地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加大对灾区规划人才的支援、资金投入。因为现在各项恢复重建的工作都必须规划先行,而现在的规划严重滞后,很多工作是没法开展的。建议中央和省能够加大对灾区规划建设方面的人才支援。特别是专业化的人才,比如抗震房屋的设计、城乡建设规划、道桥的设计人才等,希望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援,能不能采用中央各部委,或者是国家高校、专业科研机构下派到灾区挂职的方式,以增加这方面的力量。第二,解决灾区群众长期稳定的安置问题关键还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因此对灾区的支持和支援要逐步从“输血”变为“造血”,多给予一些生产自救、壮大区域经济的项目和扶持政策,应该积极鼓励创业,努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加紧制定相关的税费制度、产业激励政策。第三,对“汶川大地震”这个名称是不是可以改为“5•12四川大地震”,这样比较符合实际。因为现在的汶川地震带来了一些负面或者不利的影响,就是让外界感觉地震只在汶川这个点上,按照目前地震局的资料来看,震中是一个带状,而不是点状。在对外的宣传和信息反馈上,有些地方本来是非常重的受灾情况,但是外界却认为不是很严重,这样给灾情评估、给支援、援助都带来了一些影响。建议把汶川大地震改为5•12四川大地震。第四,要认真总结应急救灾经验教训。在地震预测方面,国家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在预测预报方面应该提供一些信息。特别是要加大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在这次地震过程中发现,老百姓对地震救灾的知识匮乏。缺乏抗震救灾的物资准备,地震发生以后,部队到了现场没有救援工具,最缺的就是切割机、千斤顶等专业化设备,但是在各地都没有相应的储备。要调运这些物资也没有办法。在这些方面也值得总结。还有交通、通讯非常脆弱。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通讯全部中断,可以说通讯中断是延误抢险救灾、救人的致命性问题,信息搜集不来,指挥调度不畅通,因此通讯系统也是值得反思和总结的问题。交通方面,特别是山区道路建设的模式,也是需要总结的,很多隧道实际上没有多少损坏,但是沿河边、沿山坡修的公路很多却都塌方、损毁了。在群众安置过程中,商业保险的介入还非常薄弱,商业保险的赔付没有跟上,大部分还是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援助,商业保险的赔付都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