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福建省委会副主委林绍彬,九三学社社员、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王朝春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为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国GDP六成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转型。为此,建议根据产业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大力扶持民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抓紧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远期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把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放到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产业振兴规划。一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做好分工协作,明确各地重点发展产业、项目、规划等,防止的恶性竞争,避免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浪费;二是明确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兴产业方向,制定详细产业指导目录或项目册;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明确民营企业在发展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优惠、融资信贷、土地环保、市场开发的扶持措施。四是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地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在土地供应、项目审批、银行贷款、规划选址、环保评审、人才引进、税费优惠、进口设备通关、基础设施配套、财政扶持资金、重点产品认定等方面优先给予安排和支持。
2、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加强标准、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产品。培植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新兴产业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新兴行业的领军民营企业按照国家布局规划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3、健全激励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对达到一定规模、带动性强的民营企业项目倾斜。积极鼓励企业运用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基金,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贷担保联动等多种金融工具,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4、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制定和落实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优惠政策,从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入手,着重引进一批领军团队和领军人才。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改进和完善分配和奖励制度,建立科技人员技术入股、股票期权分配、智力持股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