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漯合作是指九三学社与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开展的合作。8年来,九漯合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智力扶贫发展到了全方位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探索出一条以项目合作和技术合作为主要方式、以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先进适用性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的九地合作新途径。目前,覆盖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20多个合作项目蓬勃开展,整体上呈现出定位较准、层次较高、领域较宽、效果较好的特点。】
姜国轩是河南省临颍县窝城镇农民,种植了8亩小辣椒。2011年7月底的一天,他在辣椒地里发现有部分辣椒叶子小而且卷曲,心急如焚,立刻通过粮源公司3G信息服务平台,在现场把辣椒病情的视频传给公司技术人员。高级农艺师崔书跃、农业技术员介学志经过辨认分析,确认其辣椒发生的是病毒病,马上用3G平台告诉姜国轩采用农药“毒断专行”、按每亩地1瓶药加两桶水进行防治。结果,很快控制了病情,挽回损失近5万元。
今年元月,河南省粮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农户在小辣椒育苗时,辣椒苗出现黑根现象,经会诊确定发生了猝倒病,立即通过3G服务平台向全县3000多农户发布疫情预报,让农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每平方用药8-10克拌土防治,为农户减少损失200多万元。
2008年4月,中科院院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杨雄里与河南省医疗卫生战线的20多位九三学社专家来漯,分别受聘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聘顾问和客座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定期来漯进行指导、讲学和坐诊。2011年7月,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和漯河医专共同主办“漯河医专可持续发展”论坛,杨雄里带领4位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为漯河医专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医专升本工作把脉问诊,献计献策。
2009年4月,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对漯河市10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收集200多条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先后5次派专家来漯指导研发工作,已有3家企业15个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有效提升了漯河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了漯河市“中国食品名城”建设。
……
九漯合作项目徐徐展开,探索着民主党派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金秋10月,遍地金黄。
地处中原腹地的漯河市,带着九漯合作8年来的累累硕果,又迎来了一个沉甸甸、金黄色的秋天。
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河流湍湍而过,风景秀丽的中原经济特区漯河,配套的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吸引大量企业投资项目涌入。
这是一块积淀着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热土。
九三学社的专家学者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漯河。漯河市委、市政府也将关注目光投向了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九三学社……
九漯合作,应运而生。
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中共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精心筹备,2005年3月26日,九漯合作正式启动。随后,根据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时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的要求,九三学社漯河市委以促进中部农产区经济发展与改革为主题,筛选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利用价值大、开发前景好、企业急待解决,以及对漯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和课题,于2005年7月29日组织了九漯合作项目对接会。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王连铮,农业部原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惠安等一批专家到会,就农业产业化研究、优质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14个项目与漯河市有关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对接。与此同时,九三学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举办了多场“专家论坛”,讲解前沿项目课题的新知识新技术,引起强烈反响。
九漯合作的依托在于项目,但其意义却绝不止于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九漯合作鲜明地体现出三个“动”的特点,即:民主党派资源的合理流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推动以及对民主党派工作的示范带动。通过九漯合作,让民主党派的强势资源和闲置资源合理流动起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而资源来了,项目来了,高科技人才来了,如何合理利用整合,对政府工作相应起到推动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8年来,在九三学社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多数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项目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展示了九三学社的良好形象,也促进了漯河经济社会发展。
九漯合作项目最初主要是工业领域,涉及的项目很多,规模较大大。比如河南北徐集团与南京雨润集团的合作项目,双汇集团与省农科院合作的生猪养殖与疫病控制项目以及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合作的香精香料技术研究项目,漯河九三高新技术研究会与武汉水电大学合作研发推广的岩土固结剂开发利用项目,依托漯河丰富的盐矿资源所开展的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生物有机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1.3亿元的国家测土配方肥项目,年产值近千万元的大型舰船缸体修复技术与应用项目等。
与此同时,九漯合作在农业和农村方面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九三学社的帮助下,漯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科学管理中心签订了课题研究合同,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立足漯河的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化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形成了工农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漯河初步形成了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北徐集团和龙云集团等一批拉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2家,培育出了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形成了骨干企业群体,相继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此外,高产优质白粒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王连铮研究员指导的优质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九三学社漯河市委承担的“三乡九村”生态园建设项目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九三学社中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和漯河市政府合作开展了3G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示范项目,针对漯河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设计基于3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项目,实现“3G到村、信息到人、技术到田”,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社会事业方面的项目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硕果累累。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与江南大学合作培养人才,与上海市食品研究所共建漯河市食品研发中心项目,漯河医专聘请九三学社专家合作、指导,产品已远销美国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的股骨头坏死治疗项目等等。
……
东风为中原漯河送去韶辉。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有力地支持了九漯合作的发展。
2005年3月乍暖还寒,韩启德与洪绂曾亲自出席“九漯合作”签字仪式,并提出明确要求。2007年8月,九三学社中央第一次“九地合作”工作座谈会在漯河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9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到漯河视察。在“九漯合作”项目——市农科院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王志珍说:“我相信,‘九漯合作’将来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九三学社河南省时任主委张涛、主委张亚忠多次到漯河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漯河市委、市政府定位准确、推进扎实,把九漯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将九漯合作写入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漯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专程到九三学社中央汇报九漯合作工作,并经常听取九漯合作进展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对重要事项亲自批示督办。为保证工作投入,市财政先后拨出30多万元专款用于“九漯合作”项目对接和推进工作;各项目承担单位也都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沟通联系、人员培训和项目推进。
……
秋风中的漯河果木飘香,风姿万千。和着秋的韵律,走近九漯合作,会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面上,了解和感受漯河干部群众对多党合作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同心工程的解读。(戴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