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邢定钰说,近年来,遍布城市街头的加工作坊,一方面满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城市街头的加工作坊以五金加工、广告制作、电动车修理等居多,特别是以加工防盗门、防盗窗、阳台顶棚的五金加工,它们占居着城市的街道作业,给城市的环境增添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恶劣,街头五金加工作坊遍布于城市小区的各个角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小区、老小区中,甚至50米的距离就可以见到这样的五金加工作坊。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这样利用街头作为加工场所的五金作坊就多达5000余家,街头的五金作坊给人民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因切割金属造成的噪音污染、粉尘污染,其切割金属产生的噪音高达130分贝以上,因切割产生的一连串的火花飞溅与金属粉尘而产生的金属粉尘污染;因焊接金属而产生的光污染;因钻孔而产生的噪音污染等,给城市市民的生活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城市小区出现的这些街头加工作坊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城市管理缺位。城市小区的街头作坊的从业者或业主,多半是外来打工者或是农村进城打工者或其家属,他们租赁一间楼下房屋破墙开店(一般14平方左右,生活、住宿、作坊三合一),小区居民的修修补补的需求使得他们有了市场;城市小区作坊经营者,一般文化不高,其加工作业主要在街头、露天,其生产工具为电动切割机、电焊机、钻头等,由于条件简陋,而其工作场所有时要求较大,所以,将切割作业,焊接作业放置在露天作业就在所难免。
二是城市小作坊的便民服务特性,造成管理两难。城市五金小作坊经营者其加工作业主要是为居民服务,因此,小区居委会,市容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作业加工的内容主要是防盗窗、防盗门、阳台封闭、雨棚等。为居民服务的工作,小区管理者任其发展。另外,由于街作坊工作居住环境的所限,常常带来街头随意大、小便的现象,有些将排泄物倒入排水系统,给城市环境带来次生污染。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市民及城市管理者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身边的环境污染对其身体造成的危害严重地忽视。
对此建议:
一是加强街头作坊的准入管理。把好小作坊的准入关是问题的关键;对小作坊从业者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是常规课题。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管理是治理的行政措施。首先,城市小作坊从业者多为破墙开店,一般都是由异地来宁打工人员组成,他们租赁城市小区的一楼的一个房间,破墙开店,有的甚至既不领取营业执照,也不需申报纳税,因此,这是城市小作坊“遍地开花”的一个原因,把好准入关,是治理城市小作坊的关键。对符合条件的小作坊经营业主,方才发给营业执照。没有相应场地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就不予批准,对此,可以参照餐饮行业的环境评估要求对城市小作坊作环境评价。符合的,准许经营,不符合的,不准许经营。
二、加强对小作坊经营者的环保培训。对城市小作坊经营者由环境保护部门对其进行环保培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只有切实提升小作坊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控制小作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对于未经培训的小作坊从业者,不予颁发经营许可,这可以参照食品卫生的培训和管理。
三、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力度。城市管理部门,特别是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小作坊的常规检查。一旦发生污染,有关部门则可以责令其整改,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建议书,由相关行政部门发出行政处罚措施。
四、尝试集中经营模式。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可以将这些五金小作坊进行相对的集中经营,既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又可使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亦可以对相关形成污染的小作坊污染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