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5日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出席座谈会并发言。
赖明说,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的可喜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这项历史性的任务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弘扬法制精神方面、在深化检察体制改革,优化检察职权配置方面、在规范检察行为,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方面、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赖明指出,检察院是法律的专门监督机关,其核心职能是维护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但是,目前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往往造成其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现象时有发生;检察院的事权、责任和财权不相适应;检察官的职业化进程还需大力推进;基层和中西部所面临的检察官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亟待改变。赖明就此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加强检察工作的投入保障。检察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法治社会的关键和最后保障,要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检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形成共识与合力,共同推动检察工作投入保障的改革与发展。无论是中央财政保障、还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联合保障,都要规范投入保障体制和机制;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适当倾斜,为这些地区的检察机关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二是积极推进检察官职业化进程。建立检察官准入、遴选、评价、晋升的科学系统;既要从下级检察院检察官中选配上级检察院检察官,又要通过选派检察官到基层锻炼、培养,以提高检察官的素质;逐步推行检察官职业化;建立相应的分类晋职标准;稳步推进对现有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改革;同时,分类管理也要照顾到辅助人员的利益,逐步消化司法行政化的历史包袱。三是着力改善基层和中西部检察官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提高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检察工作人员的补贴、津贴标准,改善他们的待遇,加强对基层和中西部优秀检察工作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四是加强检察工作的理论研究。在强调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同时,应加强普适性的检察理论研究,以支撑检察工作的实践;特别是要加强与法学界的互动,推动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五是高度重视检察工作的文化建设。所有检察工作的体制机制最终发挥效力都取决于从事检察工作的人的素质。因此,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法律文明的成果,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而建立并不断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工作文化,是培养职业检察队伍的重要基础。六是加强对检察工作的民主监督。提高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接受社会各界民主监督;建议各级检察系统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挑选一些合格的专业人才,充实检察队伍,支持检察事业发展。赖明表示,九三学社一直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九三学社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解放思想、兼收并蓄,积极吸收人类社会普适的法治文明成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表示,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支持和帮助。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把接受民主监督作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不断推进联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曹建明说,近年来,高检院和地方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不断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积极选拔优秀党外人士担任检察院副检察长,聘请党外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坚持定期不定期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检察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国各级检察院共有担任副检察长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363人,其中担任高检院副检察长的1人,省级检察院副检察长的18人,地(市)级检察院副检察长的50人。自1990年以来高检院已先后五届聘请了96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参与专题调研,受邀参与案件调查,帮助检察机关呼吁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困难,为人民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曹建明指出,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检察机关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检察机关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有利于检察机关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执法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有利于推动检察机关廉政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利于为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二要进一步拓宽检察机关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的渠道。各级检察机关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视察、上门拜访、联合调研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检察机关制定重大工作决策和重要司法解释、在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特别是处理重大的社会关注的涉检信访案件时,可以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供咨询意见。三要进一步改进检察机关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在坚持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改进联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通报的及时性、协商的针对性和联系的有效性。四要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的工作机制。要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接受民主监督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定期通报检察工作的机制、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机制、反馈提案和建议办理情况的机制,推动检察机关与党外人士联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外干部任职副检察长等制度,完善配套机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张耕主持座谈会并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了当前检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台盟中央副主席黄志贤,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以及无党派人士、北京鼎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智慧等也在座谈会上发了言。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王振川、朱孝清、姜建初,高检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王建明出席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