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雨雪灾害暴露防灾软肋值得认真反思


今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516.5亿元。灾害期间,国家相关部门紧急下拨了数亿元补助资金,但比起巨灾损失,无疑是杯水车薪。保险业对南方冰雪灾害赔付了十几亿元,与发达国家遭受巨灾保险业赔付可达1/3以上相比,我国少很多。由政府主要承担巨灾的绝大部分损失是我国防灾减灾体系的一个特色,有优势,救灾、重建都会很迅速。但不利的一面是,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调控能力。大灾过后,农业保险缺位问题再次暴露。这次冰雪灾害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可能的变化,必须尽快启动制定全面应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各种灾害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出席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曾华建议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农业专业保险公司”,并给予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中央和省(市)两级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支持推行农业保险。保险标的应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实行不同的保费补贴,由政府承担部分保险费。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李彬说,国家应尽快启动全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宏观研究。如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的应对措施、海平面上升应对措施、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湿地等影响的应对措施等,每个领域要有具体的政策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刘鸿庥说,因为少了“防寒”这根弦,各级政府在制定当地生产计划,安排群众生活时,自然很少考虑防寒问题。今年冬天一下子来了特大雪凝灾害,各地就只好采取临时应急措施,而不是常规措施,有的地方政府不能迅速拿出抗灾应急预案,工作显得有些忙乱。各级党委、政府在部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认真制定相应预案,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陶夏新说,巨灾在给人类社会造成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会加重保险业的负担。建议政府拓宽救灾、重建的资金渠道。巨灾保险是使投保人分担灾害风险、获得损失赔偿的一个有效、公平的金融手段。由于巨灾危害的范围广大,不可能实现火险、机动车险那样的在本地分散风险的功能,需要通过购买再保险之类的手段向全国其他地区,甚至外国分散风险。我国在研究巨灾保险、再保险的时候,有必要重视保险风险证券的研究。